
新疆石油报讯(通讯员 施蕊)截至8月14日,风城油田作业区创新实施的稠油选层注汽+储层扩容“1+1”措施,累计增油达到10000吨以上,成为破解稠油开发中后期稳产增产难题的有力抓手。

我国最大的整装超稠油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生产现场。施蕊 摄
作为国内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风城油田作业区因超稠油黏度大且易凝固被称为“流不动的油田”。一直以来,该作业区主要通过蒸汽热采降粘进行原油开采。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稠油常规开发区蒸汽吞吐直井平均生产轮次已高达22.2轮,周期产油、周期油汽比逐轮降低,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
受储层非均质性强、射孔跨度大及蒸汽超覆等影响,油井纵向动用程度逐年降低成为制约该作业区油气开发持续推进的关键瓶颈。面对这一挑战,该作业区科研人员通过“测井曲线+数值模拟+测试资料”三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稠油常规开发区直井剖面储层韵律及动用规律进行研究,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吞吐后期油井动用规律主要呈现为上部高动用,下部未动用或少量动用的特征,下部油层仍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是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这类井的剖面动用程度,自2021年起,该作业区在稠油常规开发区实施“选层注汽”措施,通过“封上采下”的方式,为蒸汽开辟精准的“吸汽通道”,提高下部油层吸汽能力,措施后单井日增油0.7吨以上,取得显著效果。2023年,为进一步提高选层注汽措施效果,针对下部预留段油层连续发育的井,该作业区又创新实施选层注汽+储层扩容的“1+1”复合措施实验——通过扩容改造技术,定向改善储层孔渗性,扩大蒸汽波及范围,进一步提高剖面动用,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
“与单一的选层注汽措施相比,试验井经‘1+1’增油措施后,平均日增油水平又提高了0.5吨,如同为开发后期的油藏注入一剂‘强心针’,成功破解了稠油吞吐开发后期剩余油高效动用难题。”该作业区相关科研人员说,尤其是今年以来,风城油田作业区累计完工“1+1”措施井32口,单井日增油1.3吨,阶段增油1200吨,为稳产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