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明。新疆石油报记者 蒋剑 摄
新疆石油报记者 陈娅玲 实习生 祝唱唱
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体量十几年增长飞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问题,主要是对传统电网的冲击和传统能源运行模式的转变。
传统电力系统以火电、核电等为主导,具有大惯量、负荷稳定的特点,调度模式相对固定。而新型电力系统融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后,呈现小惯量、强不确定性特征——“光伏依赖日照、风电受制于风速,发电出力波动显著,传统调度模式难以适配。”在新能源装机量高的新疆地区,原稳定电网易受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亟需通过AI赋能,调度智能化均衡资源分配,借用人工智能让发电、用电侧及电网均受益。
以新疆1吉瓦新能源基地维检中心为例,通过AI实现场站无人化管理后,设备治理与控制优化增发电量876万千瓦时,人员成本降低超1600万元,印证了AI赋能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价值显著,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所需要的。
如果将智能实践与大体量的新疆油田结合,需要搭建ICT(信息、通信和技术)设施与统一数字平台,汇聚运行数据、视频等信息;数据治理标准化,激活价值形成“黑土地”;AI作“中枢大脑”,整合摄像头、传感器信息,通过agent机制实现协同决策。
在场景应用层面,新能源随机性和波动性强,如何准确预测是深度合作方向,不限于功率预测,还包括设备预测。在此基础上,还有源网荷储系统管理调度以及与大电网结合的现货交易、报价等。我们需要了解大电网,让新能源厂站、火电厂站不仅能自用,更能与大电网结合,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提升上网收益,这是未来可探索的合作方向。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