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刘维 吴丹报道)对于阿图什市第一小学的教职员工而言,学校党支部就如同一个家,支部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一家人。在这个家庭中,老同志尽其所能帮助年轻人进步,年轻人则积极向上,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大家在工作上相互学习,在生活上彼此关心,由此也在学校上下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取的良好风尚。
党员自觉行动就是一面镜
“今天是开斋节,我祝你节日快乐,家人幸福安康。党员闫辉。”6月26日,学校维吾尔族教师茹先姑·阿不都热西提收到了闫辉的短信后立刻回复了一条:“谢谢啦,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党员茹先姑。”同时,茹先姑也陆续收到学校其他教师给自己发来的祝福短信,她细数了一下共有60多条。
“为什么要落款党员闫辉?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党员要时时刻刻起到带头作用,党员的行动就是一面镜子。”第一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闫辉解释说,“标注党员,要让大家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党员,对自己不仅是一种约束,而且也是一种勉励,更能影响其他人。现在,全疆都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要养成一种‘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习惯,只有把这种习惯变成自觉,才会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感。而在这方面,我们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
目前,阿图什市第一小学党支部共有党员68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3名,所占比例达到了33.8%。每当节日或教职员工的生日,学校党支部都会送节日礼物或生日贺卡,不仅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更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
微党课为党员打开一扇窗
前不久,学校微信群里,一篇文章引起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点赞。文章内容讲述的是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乔尔波村80岁高龄老人卡地尔·依沙克每周一都要骑马十余公里赶到村委会参加“升国旗、唱国歌”活动的感人故事。
针对这篇文章,学校党支部立即开展了一堂党员微党课,在微信平台发起了百字感言活动,党员和教师们纷纷谈自己的体会。玛丽古·赛来激动地说:“不是强迫、不是应付,而是心中对党的忠诚与坚守。仰望国旗、歌唱国歌,老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站在国旗下,他心里装着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恩情、是党的好政策!”党员王振平感慨地写道:“感动根植在柯尔克孜族老人内心深处的一份忠诚与坚守,老人用一生坚守着这份质朴的忠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着身边所有人。”
闫辉介绍,微党课是学校党支部在党员学习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打破以往的学文件、听讲话等定向思维,把“支部党员大会”和讨论活动搬到了QQ群和微信群,让大家畅所欲言,变一人讲众人听为大家讲众人参与,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家提高理论水平,又可以打破学习形式单一的壁垒。
自2013年微党课学习开展以来,微党课的形式也逐渐变得精彩纷呈。现在,每次微党课学习都由不同的党员组织并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提问,为参学党员打造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交流平台。参学人员积极性大大提高,由原来提问无人应答变得发言踊跃,学习效果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在内容上注重党的新政策、党的新知识学习,使大家乐于融入成为主角。
“党员辅导班”促进工作上水平
“同学们,老师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有不会的作业大家要主动联系我,不要不好意思。”6月22日20时,学校一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祁晓瑞给学生免费辅导完后说。
闫辉告诉笔者,目前,该校共有在校学生2665名,但是其中有900多名学生来自务工人员家庭。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后无人看管,不仅耽误学习,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在学校党支部的倡议下,教师中的党员带头为这些孩子开办了免费学习辅导班,学生放学后可以在班里写作业,不会的还有老师进行辅导,家长下班后可直接到学校接孩子回家。在这些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学校已有90名普通教师加入到了“党员辅导班”的行列。
由于党员教师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阿图什市第一小学的民族团结氛围愈加浓厚,师生民族团结思想根深蒂固。2016年,该校先后获自治区、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今年以来,该校就发展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和3名预备党员,20名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70%是少数民族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