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

年龄:48岁
职务/身份:恒洋瓦教育合伙人、YH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
家乡寄语:七十年栉风沐雨,克拉玛依与油田共生共荣,以实干精神在戈壁深处铸就能源丰碑。愿这座奋斗之城永葆开拓者本色,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中再攀高峰,让大漠明珠绽放出更璀璨的时代之光。
我为家乡献一策:建议克拉玛依搭建互联网协同平台,整合人才资源,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交流,让全球化人才为我所用,助力城市发展。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丽 高宇飞 娄林毅
在克拉玛依这片曾经的戈壁滩上,几代人用双手将风沙漫天的戈壁滩改造成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这一蜕变的背后,是克拉玛依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
从学霸到创业者,从高校教师到商业教育践行者……薛珊,这位从克拉玛依走出的商业教育精英,用她的人生诠释了克拉玛依人敢闯敢拼精神的当代价值。她说,她人生的每一次“清零”都源于家乡赋予的勇气。
戈壁童年
自豪感铸就精神底色
克拉玛依这片土地,承载了薛珊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回首童年,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座城市给予她的安全感。
“记得三四岁时,我跑出院子玩耍时走丢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一位路人把我抱了起来,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然后,幼儿园通过大喇叭广播,找到了我的父母。”这段经历,让薛珊将克拉玛依给予她的安全感深深地刻在记忆深处。
“小时候,刮大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一次,我和弟弟顶着风、挽着手去上学,实在走不动了,就赶紧就近找棵树抱着休息一会儿,生怕被风给吹走了。”薛珊笑着回忆说,正是这种戈壁滩上独有的自然环境,磨炼了她的意志。
1996年,薛珊上大学后,每次回到克拉玛依,父亲不会直接接她回家,而是先带她在市区转上一圈,给她讲讲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看着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塞外江南”,薛珊心中满是震撼与自豪。
“克拉玛依人用双手创造了奇迹。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是几代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激发了我的自豪感,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薛珊感慨地说,这是她日后面对困难时最坚实的依靠和精神支柱。
父辈奋斗
责任感塑造人生榜样
薛珊的父亲是克拉玛依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他是通过招工来到克拉玛依的,最初是一名挖管沟工。
但这座城市给了薛珊父亲更多的机会。因为字写得好,他被调入克拉玛依市建筑规划设计院,通过不断自学和考试,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并参与了多项城市规划工作。
“父亲常说,他小时候家里穷,卖掉了家里的物件才买到写字的本子,用米浆反复写,一个本子能用得很厚,所以他特别珍惜克拉玛依给他的机会。”薛珊说。
在薛珊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缺席”的。“有段时间,我每周只能和父亲一起吃一顿晚饭,因为他总是加班。他一周只有周日休息,而这一天他也要去单位绘图。”
每个周日的傍晚,母亲都会派薛珊去设计院喊父亲回家吃饭,而父亲往往会说:“我快画完了,你等我一会儿。”
就这样,工程师们伏案工作的样子,还有一张张画图板,成了薛珊脑海里难忘的画面,“那时候都是手工制图,但他们在图纸上画的图形、写的字就像是打印出来的一样。”
“父亲对图纸是特别严谨的,可是对我们真的很‘粗糙’。”薛珊回忆,她的卧室有面墙裂了道大缝。邻居对她母亲开玩笑说:“你家老薛是设计院的,就不能修修?”母亲却答:“老薛说了,这样子没问题,房子倒不了。”
在薛珊父亲的世界里,事业永远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家庭则成了他无暇顾及的角落。“脑海里总是从无到有的蓝图、脚底下走的都是颠簸坎坷的砂石路,骨子里却都是奋斗和奉献……我父亲的故事,是那一代克拉玛依人拼搏进取的写照。”薛珊说。
虽然薛珊父亲退休后在外地定居,但他每年都会回克拉玛依住一段时间。薛珊感慨地说:“克拉玛依承载着他的青春和梦想,是他最割舍不下的地方。”
三次“清零”
不懈寻求破局之路
薛珊的人生,历经了三次意义非凡的“清零”。
第一次“清零”,是高考失利后的绝地逆袭。
薛珊从小就是旁人眼中的“学霸”。然而,高考时,第一志愿的意外落榜,让她无缘名校。虽然考上了一所北京的大学,可她心里总觉着不服气。大学四年,她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毕业时,她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一份珍贵的留京指标。
第二次“清零”,是放下清华讲师的光环,毅然投身创业浪潮。
2006年,薛珊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才华,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MBA。毕业后,她顺利留校任教。在清华大学工作的8年时光里,她接触到了全国顶尖的商学院教育,深入分析了三十多年来MBA教育对中国学生的深远影响,更结识了全球知名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在这片学术与商业交融的沃土里,薛珊的视野愈发开阔,内心也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我想去商业前线闯一闯,亲身感受真实的商业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
2014年,薛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清华的工作,在北京创办一家烘焙体验中心。从店铺的选址装修,到每一款产品的选品制作,她都亲力亲为。短短3年内,便扩张至“1家工厂+6家门店”的规模。
第三次“清零”,是薛珊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路径,决定转战教育培训领域。
伴随着事业转型,她遇到了事业合伙人恒洋、魏琪。在他们身上,薛珊发现:“很多人虽然怀揣创业梦想,却缺乏正确的创业逻辑,更没有系统的学习机会;而很多企业家虽然有在商业一线的实践经验,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提炼。”
于是,薛珊决定全身心投入商业教育行业。在她和合伙人的努力下,恒洋瓦教育“横空出世”。
恒洋瓦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企业家、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实战教育培训。
“商业成功的核心不是知识储备,而是个人品牌、社交资产与数字技术的复合能力。我们的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商业实战老师授课,着重讲解商业思维、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打造,帮助企业主找到商业经营的方法论;另一方面,则通过大量线上线下活动,为创业者、企业家提供实战演练、社交破圈、资源对接的平台。”薛珊介绍道。
如今,恒洋瓦教育已收获了全网千万粉丝的关注与支持,2022年与新东方教育集团共同获得腾讯新闻“年度综合影响力标杆教育集团”的殊荣。线下“大课”年均超过50场,学员覆盖了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2021年起,薛珊担任YH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将品牌建设与资源整合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俱乐部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课程、资源对接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家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助力他们提升能力、拓展人脉、实现合作共赢。薛珊说:“克拉玛依的先辈们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城市。而我现在所做的,是在商业领域‘建城’,为创业者打造一个充满机遇与希望的家园。”
“父辈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并非是他辛苦攒下的钱财;家乡留给克拉玛依人最宝贵的财富,也不是地底下的石油,而是一种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勇气从零起步的精神力量。”薛珊动情地说。
故乡情怀
永存心底的宝贵财富
离开克拉玛依多年的薛珊,一谈起故乡,满心皆是眷恋与自豪。只要聊起家乡的话题,她总会说起克拉玛依河。
“油田建设初期,缺水的状况让人揪心。那时,人们只能依靠骆驼,从数百公里之外拉水回来。1997年,一场伟大的引水工程拉开帷幕……”只要有机会,薛珊就会绘声绘色地把克拉玛依河的故事讲给外地的朋友听:“工程难度超乎想象。其中有一段隧道,要在比铁还要坚硬的砾石层里刨出7公里……”
“克拉玛依人就这样,在戈壁滩上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绿色的血脉’,那是克拉玛依人的希望之河。”薛珊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崇敬。
“2000年8月,克拉玛依河通水了。谁能想到,在这片曾经干涸荒芜的荒漠中,能流淌出一条属于克拉玛依人的母亲河?这条逆天改命的河流,让如今的克拉玛依,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和曾经缺水的模样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薛珊的声音有些激动。
每次回到克拉玛依,薛珊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克拉玛依河边走一走、看一看。在她眼里,这里流淌的不仅仅是河水,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人不断前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武海丽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