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散文|刘军:克拉玛依河,从我心中流过

2025-08-19  

 ●刘军(克拉玛依市前进小区)

  关于克拉玛依河,有很多美好的故事。可以说,克拉玛依人对这条河怀抱着期盼、热爱、眷恋、赞美与敬畏,她令人魂牵梦绕。人们想用世间最美的词汇来描绘她,却又发现任何语言和文字都难以尽述其神韵。直到在克拉玛依河的庆典文艺汇演中听到女声独唱《清清的克拉玛依河》,我一下就被带入了歌词的情境中。这首歌抒发了克拉玛依人对克拉玛依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最重要的是,这位歌者不仅是地道的克拉玛依人,还是与我同龄的一位女友,而歌词正是从她手中得来的——

  清清的克拉玛依河

  从戈壁沙漠中流过

  河水流淌的地方

  流出了多少欢乐

  少女在河边上梳妆

  小伙在河岸旁唱歌

  小鸟在浪花上飞翔

  鱼儿在清泉中穿梭

  克拉玛依河,克拉玛依河

  再不是没有草没有水的地方

  克拉玛依河,克拉玛依河

  这里有浪花鲜花千万朵

  ……

  我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每当学会一首新歌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哼唱——不论是走路还是做家务时。哼唱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童年缺水的日子、全民义务劳动开挖河渠的热闹场景,以及全城欢庆通水的那个历史性时刻。当清澈的河水终于穿城而过的那天,克拉玛依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水的庆典”。

清清的克拉玛依河水。江桦 摄

  “盼水”二字,自克拉玛依油田开发伊始,便深深镌刻在几代新疆石油人的血脉中,如同遗传密码般代代相传。我出生于1955年,1956年随父母来到克拉玛依。那时国家发展急需用油,石油人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千方百计保证开钻用水。职工饮用水要用骆驼和水罐车从远处拉来。每人每天用水限量。炎热的夏季,在野外工作一天的职工回到地窝子,分配的水勉强够用于洗漱。

  一岁的我随父母从北京来,因为无法洗澡而昼夜啼哭。叔叔阿姨们知道后,每人留出一杯水,让我站在脸盆里,从头往下一杯杯浇下来,算是满足了孩童洗澡的心愿。井队工人们满身泥浆和汗水,常常等不及下班回宿舍,就在钻机旁随便找个积水的洼坑,用毛巾蘸着浑浊的泥水擦洗。殊不知这水泡子里的水含碱含盐极高,干了以后,头发和身上像是撒了一层盐碱面,奇痒无比。

  所以,父辈和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懂得,栽活一棵树苗不容易,浪费一滴水可耻。那时候去水房打水,隔着窗户有专人操控阀门,水桶放到位,喊一声“开”,满了再喊一声“关”。没有人不理解,也没有人提意见。

  有一年,单位要制作一个迎春盆景,来自其他省市的大学生小王自告奋勇出去捡树枝。当同事得知拿回来的树枝是从树杈上折下来的,顿时急眼:“你知道克拉玛依栽活一棵树有多不容易嘛!捡不到咱们就算不用,也不能折树枝!”

  真实的小故事顺手拈来,还有许许多多……

  1997年,克拉玛依河建设工程正式开工。要将远方的河水引到克拉玛依,无疑是一项特大工程。在缺乏现代化设备、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下,很多克拉玛依人都曾抡起铁锹投身建设。大型机械负责挖掘河道、修筑渠道。而使用铁锹、镐头等简易工具的义务劳动大军,就手拉肩扛运送建筑材料。清晨坐着大卡车出发,自带干粮咸菜,背着行军水壶,太阳快落山才风尘仆仆返回。

  苦和累是真的,喜悦的心情也是真的。一想到有一天克拉玛依能有一条河,一条几代人朝思暮想的穿城之河,我梦里都会笑醒……

  2000年8月,经过艰苦奋战,克拉玛依河终于通水了。当河水从九龙潭飞泻而下,沿着市区河道,穿过克拉玛依中心城区,最终流入凤栖湖……人们欢呼雀跃,流泪追着河水跑。

  这条跨越山川、沙漠与戈壁,从远方引来的清泉,不仅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也滋润着克拉玛依人的心田。她,如同蜿蜒流淌的银色巨龙,给人力量、让人震撼;她,如同一条柔软美丽的丝带,飘在克拉玛依人的心上;她是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伟大工程,是克拉玛依人战天斗地赢得胜利的骄傲。无论接待哪方来客,去克拉玛依河漫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

  而我,想讲述一个我和克拉玛依河的故事。

  1998年,我的丈夫因病坐在了轮椅上,当时克拉玛依河还在建设中。作为曾经参与克拉玛依河建设的一员,没能见证“水来了”的历史性时刻,是我心头一大遗憾。后来,我也曾多次去克拉玛依河两岸游览,但有了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后,一直没能陪丈夫一起去看。因为这个项目开始的时间是夏季的晚上10时30分(新疆日落较晚),而脑部受过损伤的他特别容易疲倦,晚上9时多就困了。身边有这么好的景致,他不能亲眼看到,怎能不是心中的一大憾事。

  一年夏天,女儿从北京回乡探亲,特意借了同学的车,带我们先去凤栖湖餐厅品尝了现捞的鲜鱼,然后一家人一起赏景。暮色渐临,望着晚霞染红的水面波光荡漾,我不禁沉醉其中,却又泛起一丝感伤——水终于来了,他却病倒了。虽然我们在其他省市也见过喷泉美景,但眼前这处景致就在家乡。景是一样的美,情却是不一样的。

  我们驱车沿着河岸来到水幕电影最佳观赏点。可等不到开演时刻,先生已经困得抬不起头了。打道回府?不甘心啊!继续等?久坐轮椅的先生又累又困又乏,不忍心啊!可是,如果这次回去,以后就更难有机会了。一位园区负责人看出我们的为难,了解情况后,他立即拨了几个电话,随即转身对我们说:“请稍等,十分钟内控制室的师傅就会过来,一定满足这位老先生的心愿……”

  灯光骤亮,乐声骤起,一道道水柱冲天直上,一种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气势迎面袭来……《欢迎你到新疆来》的激昂旋律、喷泉的雄浑水势与水幕的壮阔景观完美交融,营造出庄严、浪漫而又振奋人心的氛围,令人产生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在岸边观景的一家三口、克拉玛依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石油人,除了发出阵阵惊叹,眼中更噙着不敢任其滑落的泪水……

  当我回头寻找那位不知姓名的工作人员时,却发现他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离开了。

  回家路上,女儿手握方向盘不住地说: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哦!

  先生也开心得手舞足蹈。能亲眼看到穿城而过的克拉玛依河,看到如此壮观神奇的夜景,除了震撼,我心中还涌动着无尽的感激与感动——这不仅是圆了我自己的梦,更是替已故的父母见证了克拉玛依河的诞生。而失语的先生又何尝不是替他已故的父母见证了克拉玛依“水来了”的心愿呢!

  河水,清清的克拉玛依河水,流过了几代人的掌心,那天晚上,我们终于握紧了父辈们毕生追逐的月光。值了!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