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王延明:一辈子干好种树一件事

2025-07-04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郝建美

  “天气暖和了,园子里的果树也该开花了。”这天,王延明老人又一次和孙女们念叨起了他的树。

  自今年2月因为身体原因被家人接回市区照顾,王延明几乎每天都在惦记他的树,只因在他的心里,那些树就像是他的孩子,让他放心不下。

放弃领导岗位去种树

  在白碱滩区西北角,有一片被称为“塞外小江南”的绿洲。春天,这儿近百亩的土地上桃花、杏花、李子花竞相绽放;夏天绿荫如盖,郁郁葱葱;秋天树叶金黄,果实累累。

  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改变这一切的,正是原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二厂党委书记王延明。

王延明和他栽种的果树合影。(资料图)

  1986年,因患心脏病经常要住院治疗,53岁的王延明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请辞采油二厂党委书记职务。他说:“我是厂领导,经常不在岗哪能行。我退下来,让有能力的人顶上去。”

  但更出人意料的,是王延明“退”却不“休”,他没有选择去温暖的南方城市或首府乌鲁木齐休养身体,而是留下来给厂里种树。

  “你们给我10个家属工,我要把厂区的绿化搞起来,让这里像个‘家’。”他找到厂领导说。

  厂区绿化率不高一直是王延明的一块“心病”。还在领导岗位时,他周末就经常不回家,留在厂区里修树。现在退下来了,他觉得终于有时间好好种树、搞绿化了。

  这一决定,也开启了王延明长达40年的绿色传奇。

克服一切困难多种树

  王延明深知戈壁滩上树苗成活不易,因此,他小心尝试不同树种,并把每一棵树都当作孩子来呵护。

  没有肥,王延明就带人给各个计量站免费掏厕所,甚至帮人家清理鸡圈;浇水不便,他带领大家找废油管焊接浇水管线;心脏不好,他每天在口袋里装上应急药物,甚至,有时为了能干较重的活,他还会提前服用双倍的药量……就这样,在王延明的带领和组织下,几年过去,采油二厂厂区内外栽满了树,绿化覆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树木成活率由不到30%提高到了85%以上。

  “你这是图啥,享享清福不好吗?”面对亲朋好友们的不理解,王延明却说:“白碱滩太荒凉了,风沙还大。员工都想往外调,还谈什么发展。趁着我还能动,给厂里多种几棵树。”

  不仅如此,王延明还在采油二厂建起一座花房,吸引了各个厂处的员工家属前来参观,也带起了一股植树播绿的风潮。

绿化之路永不止步

  厂区绿了,但王延明的绿化之路却并未止步。他将目光投向了采油二厂西北角的一片更大的荒滩。

  这里原来是一片垃圾场,每次刮大风,垃圾和尘土飞得漫天都是。王延明说:“我要在这里建起一道防风林带。”

  这是一个更大、更难的绿化工程。这里土质含碱量高、含水少,他就和家属工从几十公里外拉来熟土,一锹一铲铺满了这片荒滩。没有灌溉水源,他就向厂里申请了一辆挖掘机,还在大冬天挖了一个蓄水库。

  甚至,为了省钱买树苗果苗,王延明自掏路费跑遍了乌鲁木齐、石河子、沙湾、阿勒泰、伊犁等地,并且虚心向各个苗圃的负责人讨教植树养花经验。

  “厂领导支持我种树不容易,我就想为单位省点苗钱。同样品质的树苗,有时乌鲁木齐要5毛,石河子、沙湾的农村只要2毛5就能买到。”王延明说。

  就连好不容易回一次河北承德老家,王延明也是整日上山去找花种。当听说盐碱地种山楂树容易活,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大捆树苗坐火车扛回了白碱滩。

  挖坑种树、浇水施肥、修剪枝条……十年过去,9000多棵杨树、榆树组成的防风林在这片荒滩拔地而起,3000多棵果树开花结果。

  只要心中有绿,荒漠也能变江南,王延明做到了!后来,采油二厂将这片绿地命名为“延明园”。每年收获季节,各族职工群众都会来这里采摘、品尝香甜的瓜果。

  “我想要在有生之年,在更多的地方种满树。”40年里,王延明始终走在植树护绿的道路上,带领各族群众植树超过10万株。

  如今,又一年春暖花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光荣时刻,恰逢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王延明亲眼见证了克拉玛依从一片荒芜到现在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绿化戈壁的行列中。

  “真好,现在克拉玛依树多了,气候好了,人才也能留住了。”王延明看向窗外的点点绿意,微笑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荡漾开来。

责任编辑:武海丽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