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设“我奋斗、我幸福”栏目,聚焦“奋斗”这一时代主题,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多领域、多侧面挖掘典型案例,多视角、多形式讲述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弘扬新时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王延明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小树苗。
在克拉玛依,“王延明”是个响当当的名字,由他一手建设的“延明园”,是克拉玛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不少孩子走进“延明园”,在那里听王爷爷讲述当年的故事,讲述他为克拉玛依“绿”而奋斗、而幸福的故事。
让这里成为真正的家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瞭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近你,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这首广为传颂的《克拉玛依之歌》,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克拉玛依。
因为缺水,克拉玛依直到引水工程竣工之前,绿地面积都极其有限。毫不夸张地说,在克拉玛依种一片绿,比养一个孩子都难。
1985年,时任采油二厂党委书记的王延明退居二线后,他心里一直在嘀咕,还能干点啥?
种树!
这不是一时兴起。
王延明是河北承德人,1955年从承德来到克拉玛依,感受最深的就是黄土戈壁和满眼荒凉。
那时的克拉玛依,就算是普通职工,但凡有点条件都想往外调,年轻的职工更是索性辞职,也要“逃”出克拉玛依,退休的老职工也没几个愿意留在这里养老的。
他是当领导的,眼看着自己的职工能走的都走了,他想:要是让白碱滩“披上”绿色外衣,大家都愿意留在克拉玛依,那多好啊。
于是,王延明主动向厂领导提出,要在厂区和生活区搞绿化,让采油二厂真正像个“家”,厂领导同意了。
1985年4月13日,采油二厂绿化工作委员会成立,王延明担任委员会主任。
绿化比他的命还要紧
从那天起,王延明和四十余名职工、家属组成的专业绿化队伍一起,为采油二厂种出了一片片绿。
那时的克拉玛依,气候还极为恶劣。夏季高温,冬季极寒,一年四季风沙不断。
王延明到绿化队没多久,一个夏季的午后,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他带着工人在一片空地挖土时,挖沟机不慎将地下的一根水管线挖断,霎时,水柱喷涌而出。王延明急忙组织人员抢修。
为了快点完成抢修,心急的王延明就一直守在焊工身旁。高温加之电焊的灼烤,豆大的汗珠从五十多岁的王延明额头上滴滴滚落,可他丝毫没有察觉。当最后一次焊花喷出,抢修终于完成时,由于蹲的时间过长,王延明刚起身,就一头栽倒在泥水中。
大家都吓坏了,赶忙把他送进医院抢救。两个多小时后,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看着老书记这个样子,周围的人心疼地几乎说不出话来。王延明已经把绿化当成比命还要紧的事了。
为了种树,他跑遍了乌鲁木齐、石河子、沙湾、阿勒泰、伊犁等地。每到一处,王延明不仅仅是订购树苗花种,还细心查看当地的园林布局,讨教植树养花经验。
退休前,王延明从未回过老家。1986年,在老伴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回了一次承德。
可一回到家,他不是在家里和亲友叙旧、唠家常,而是整日上山去找花种。几天下来,收集了五六斤。有一次,他听人说,盐碱地种山楂树容易活,就自己掏钱,买了一大捆树苗扛回家。
在回新疆的火车上,王延明用塑料布包裹着树苗,牢牢地抱在怀里,生怕压坏;宁愿自己口渴,也要把随身带的水都浇到树苗的根上。
回到家里,老伴看着手中抱满树苗的王延明,真是哭笑不得。在她眼里,这个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的老爷子,就是有一个倔劲,干啥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是幸福的事业
绿化需要大量的投资,从来就不会大手大脚花钱的王延明,在绿化上更是“心疼钱”。
为了节省买肥料的钱,每年开春前,王延明都会带领家属工去计量站掏厕所。每到一个计量站,他就会笑嘻嘻地对值班人员说:“我们帮你们清理厕所。”然后和大伙一起来到厕所,手拿铁锹一点点地掏粪。
那段时间,王延明每天回到家里,就像是掉到粪坑里刚被人捞上来一样,又馊又臭,人见人躲。
每年春季,王延明都需要购买树苗,为了“不欠人家情,好讨价”,王延明总是谢绝苗圃商的请客,甚至连水都不喝,最后总能以最低价买回最好的树苗。
为了节约浇树用水,王延明领着家属工捡来几千米的水管旧料,然后请厂里安装队的小伙子们收工后帮着焊接起来,硬是建起了一条几千米长的水管线。
为了省钱,王延明最愧疚的,是把自己的家人也全部动员起来和他一起种树,特别是他的老伴,时常陪伴在他的左右。每次他干不动了,都是老伴帮他顶上去。长年累月,老伴的身体越来越差。2003年,王延明在市区买了房,想让老伴去过几天清闲日子,可老伴最终也没去。
其实,王延明不缺财源。退休后,有不少人找上门来,有请他当顾问的,有请他出任企业法人代表的,还有请他合股办公司的。他一一婉拒,理由只有一个——我的树还没种完呢。
其实,自绿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王延明带着绿化队的工作人员仅用了3年时间,便将采油二厂厂区内外栽满了树。可在他眼里,这些都不算完。他要的,是有生之年在更多的地方种满绿,将幸福的事业进行到底。
让奋斗精神发扬光大
在距离采油二厂厂区西北方向约1公里的地方,有个垃圾场,正好是厂区的上风口。
王延明一直觉得,如果那儿的环境改变了,厂区的环境肯定能得到大的改善。
1987年,王延明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他要对垃圾场进行绿化改造。
自那以后每一个或晴朗或阴冷的早晨,采油二厂厂区西北角的一条蜿蜒的小路上,总能看到清瘦而精干的王延明的身影。他手拿一把铁锹,边走边观察着周围的小树苗,不时地把倾斜的小树苗扶正,再给它培几铲土。
春夏季,他会带着工人一起,加紧植树造林。很多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很惊讶,“王书记怎么就没有累的时候?”“我们比他年轻多了,为什么干不过他?”
那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既是党员又曾经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不仅要做还要做好。
采油二厂所在的白碱滩,土质含碱量高、含水少,风沙大,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王延明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把每一棵树都当作孩子来养。
有一次走在路上,他看见前面有三个年轻人在折树上的新枝,随后又扔在了地上,生气极了。“你们知道吗?在克拉玛依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你们还忍心破坏?”一边说,他一边弯下腰,从地上拣起树枝。三个年轻人这时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1999年,采油二厂党委经过讨论,决定将西北角的这个园子命名为“延明园”。王延明知道后,找到厂长表示坚决反对。
厂长说:“这个名字与你的名字没关系,延明园的寓意是延安精神在这里大放光明,让奋斗精神遍地开花。”王延明只好同意。
这片园子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塞外江南。春天,人们来这里踏青;秋天,人们来这里采果,品尝曾经在自己的家乡才能够体味的丰收的喜悦。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克拉玛依的环境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垃圾场也已披上了绿色,万棵杨树和榆树组成防风林,三千多棵李子树开花结果,与绿色林木为伴的还有蔬菜、水稻、玉米等。原先浮尘弥漫的荒滩,眼下成了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王延明的举动也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玛依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绿、植绿、护绿的行列中。现在,义务植树已成为克拉玛依市民的自觉行动,义务植树模范也层出不穷。党员有先锋林,团员有青年林,军地有共建林,家庭有惜缘林,百姓有防护林。全市广泛开展了认养绿地、保护古树名木等活动,市党政领导在植树期间带头义务植树已成制度。
三十多年来,王延明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上形势教育课;他还经常到青年人中去讲传统、讲理想、讲信念,让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王延明的事迹也数次被媒体报道,天山电影厂还以他为蓝本拍了电影《老骆驼》。
媒体曾这样评价王延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克拉玛依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果将戈壁变为绿洲算作“改天换地”,那么王延明的精神为我们当代和下一代人树起了一座丰碑。
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自1985年以后,采油二厂的绿化覆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树木成活率由不到30%提高到了99%以上,并在白碱滩上种活了桃、李、杏、苹果等十多种果树树种,乔木、灌木类各十余种,花草种类还达到了六十多个品种。先后建成了采油二厂“水上公园”、延明园、防风林等,绿化率上升到40%。是克拉玛依第一个达到园林城区标准的厂区。
昔日光秃秃的盐碱地,在王延明一生的奋斗下,如今绿树成荫,繁花争艳。对王延明来说,他不懈奋斗的过程,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光,因为靠着他的努力奋斗,他终于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让采油二厂成了职工真正的家,绿色的家,幸福的家!
来源:嗨克拉玛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