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荣辉(左)给工友讲解自动化知识。(图片由本人提供)
人物简介
李荣辉
年龄:47岁
从业经历:1997年12月—2009年12月在克拉玛依军分区服役。2010年至今,在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采油二站工作,现为采油二站“国防班”班长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郝建美
位于我国最大的超稠油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风城油田,活跃着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特殊班组——“国防班”。这支队伍的“领头雁”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新疆油田公司风城采油二站采油四班班长李荣辉。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15年来,李荣辉始终以军人本色扎根戈壁,奉献于油田生产一线。脱去戎装换“红装”,他,依然是战士的模样。
临危受命
从“后进班”到“标杆班”
周一清晨,在激昂的国歌声中,风城采油二站“国防班”班员整齐列队,在戈壁滩上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周三进行队列训练,是“国防班”每周都要进行的军事列队训练。而制定这项制度的,正是班长李荣辉。
2010年,32岁的李荣辉转业分配到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工作,成为一名石油工人。2014年,在采油十班担任副班长的李荣辉接到任命——接管风城采油二站采油四班班长职务。
“这活可不好干。”得知自己要担任四班班长的那一刻,李荣辉觉得头都大了。
原来,当时采油四班管辖着作业区稠油重18井区2座注汽接转站、10个多通阀、152口油井。因为该班管理松散,曾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班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是站内有名的“后进班”。
“军令如山,我要带好这些兵。”李荣辉很快做好了自己的心理建设。
临危受命,上任第一天,李荣辉并没有急着召开动员会,而是一头扎进了戈壁滩。
“要想提高产量,得先提高士气。”为尽快掌握班组生产情况,李荣辉每天一到井区,兜里揣着一个记录本和一瓶矿泉水就开始摸查油井和员工上岗情况,来不及吃午饭就凑合啃几口干馕。戈壁滩日晒强烈,每天下班时,李荣辉的嘴唇经常干得起皮,但也因为这样,仅用一周时间,李荣辉就摸清了班组的具体情况。
之后,他在下一周的早会上,对班上的油井问题和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表现都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以后不再吃大锅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大家给自己挣奖金,多劳就能多得。”他向大家承诺道。他借鉴部队管理经验,设立挖潜组、创新组、稳产组和突破组,人人有属地;推行制度自主定,人人有选票;打破平均主义,绩效考核从“大锅饭”改为多劳多得,变发奖金为挣奖金。
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振了士气。短短8个月,采油四班日产液量就从1900吨跃升至2200吨,甩掉了“后进”帽子,班员对李荣辉这个“空降班长”心服口服。
创新攻坚
退伍兵变身“技术咖”
“当兵就要当好兵,做了石油工人,就要对得起这身红工装。”转业到油田工作后,李荣辉依然和在军队时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并热衷于“小改小革”。
到油田作业区工作不久,他就发现,油井注汽时,蒸汽在防喷工作筒和柱塞之间的间隙非常容易结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光杆卡盘根盒,无法正常挂抽,需要用修井机进行解卡作业。
“修井解卡一口井的维修费用就高达万元,而且还会降低油井生产时率。”李荣辉将这事放在了心上,开始带领班组成员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液压式千斤顶解卡工具,将解卡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单井维修成本从万元降至百元。这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在全国采油系统推广,累计创效400万元。
李荣辉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他热衷于带动大家一起进步。特别是在2016年,作业区以四班为试点组建了中国石油首个以退役军人为主的“国防班”后,李荣辉进一步结合油田工作实际,创新了独具特色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并鼓励大家都加入“小改小革”的队伍中来,一起为提质增效贡献智慧。
“现在队伍里60%以上是退役军人,平均年龄才26岁,必须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李荣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自己更是和班内技术骨干倪辉、郑辉组成技术革新“铁三角”。只要有时间,三人就聚在一起,针对生产痛点琢磨创新创效。
发明“升旗式”点火工具,快速点燃火炬,让员工远离高风险区域;设计称重仪可拆卸式动滑轮举升装置,替代特种车辆作业,效率提升3倍;首创“电热带缠绕法”,根治冬季管线冻堵顽疾……在三人的努力攻关下,发明创造成为“国防班”又一张闪亮的名片。李荣辉这个退伍兵也成了作业区有名的“技术咖”。
截至目前,李荣辉已牵头带领“国防班”研发2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攻克生产难题30余项,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
培养人才
戈壁滩上的“班长摇篮”
一个人强不算强,要带出一批精兵强将。作为退役军人,李荣辉有意识地把部队管理方式延续到班组日常管理中。
在人才培养上,他坚持重用“小能人”、不亏“老实人”、管好“调皮人”; 鼓励青年员工挑大梁,放手让新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对技术薄弱者“一对一”帮扶,对纪律松散者以军规约束,并创新制订了定人、定井、定阀、定产量的特色管理办法,将每口井、每个阀门责任到人,总结了“四分钟工作法”“四关除隐患”等安全制度,实现班组15年“零事故”。
同时,他坚持以身作则,根据班组实际情况,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讲学、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这些年累计为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站培养了25名“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说、走出去会干、到员工中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班组长,并完成了150余名班组长的轮训任务。这些人中,已有3人获得了技术能手称号,30人获得技师、15人获高级技师称号。
“我能有现在这份好工作,都是党的好政策给予的。我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班组长为企业做贡献,也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人。”李荣辉说。
2020年,作业区成立班组长(技师)协会,李荣辉主动请缨担任协会会长,每周在作业区大会议室组织班组长轮流授课,每月15日召集骨干“会诊”生产难题,并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协会成立至今,已累计组织技能操作培训54次,“会诊”疑难问题22次,解决现场问题12次。
此外,李荣辉还积极打造“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的班组文化,成立“爱心公社”带领大家积极投身公益。点滴星火,可以燎原,目前,爱心团队已经从“国防班”扩大到了风城油田作业区54个班组,人数扩展至1500多人,累计捐赠物资20余万元。
如今,“国防班”管辖油井增至265口,无论员工怎么更替,各项指标始终稳居全站前列。“国防班”成为全国“班组文化建设五星级班组”、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在最稠的油藏上树起了一面最红的旗帜。
2023年7月,退役不退志的李荣辉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他曾说过的话:“脱去戎装换‘红装’,无论身处哪个战场,我依然是战士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