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2025年高考将至,目前,不少考生在备考的同时,也已经开始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事项。为了让考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记者近日专访了市招生考试中心成招科科长阿里木江·库尔班,请他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
了解各批次特点
合理规划不同志愿
记者:高考志愿填报会对考生产生哪些长远影响?为何需要重视所有批次的合理规划?
阿里木江·库尔班:高考志愿填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留下遗憾。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些批次志愿重视不够;二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个别志愿上,忽视各批次志愿的综合规划。
一些考生因为不合理的填报方式错失心仪院校后,会产生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对最终录取的院校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说明高考各批次志愿的特点及其适合的考生群体?
阿里木江·库尔班:好的。高考各批次志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本科一批次院校多为综合实力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适合成绩优异且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考生报考。
本科二批次院校虽然在综合实力上稍逊一筹,但其中不少院校在特定领域具有鲜明特色。比如部分二本院校的工科专业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实际项目,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大专批次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动手能力强、希望尽快就业的考生来说,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多重因素影响录取
选择不同结果不同
记者:考生填报志愿时存在哪些典型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什么后果?
阿里木江·库尔班:高考录取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除考生成绩外,报考人数、招生计划、其他考生分数分布以及院校录取政策等都会影响最终结果。这就意味着,即使考生成绩优异,也不能保证一定被心仪院校录取。
从我市往年录取情况看,考生在志愿填报上的不同选择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举两个典型例子:
第一位考生的成绩处于本科一批次分数线边缘。填报志愿时,他对各批次志愿都给予了充分重视。对本科一批次志愿,他深入了解了 9 所目标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以及校园文化等情况,将心仪且符合自身水平的专业作为首选,并合理安排了志愿梯度。本科二批次的 18 个志愿填报,他同样认真筛选了在专业特色上与本科一批次院校互补的学校,确保自己在该批次也有较好的录取机会。大专批次的 9 个志愿,他选择了几所口碑良好、就业有保障的院校作为兜底。
最终他虽然未被本科一批次录取,但对被录取的本科二批次院校非常满意。进入大学后,他积极参与各类学术和实践活动,在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
第二位考生的成绩超过了本科一批次分数线。他只专注于一所院校的王牌专业,本科一批次的 9 个志愿,他除了认真将该校填写为第一志愿外,其余 8 个志愿只是随意选择了一些学校和专业,本科二批次的志愿填报也敷衍了事。
结果,当年报考该院校的人数远超预期,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大幅提高,这位考生遗憾落榜。本科一批次的其他志愿,也因他不符合专业要求或分数不够而未能被录取。最终,他只能被一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本科二批次院校录取。
面对这个结果,这位考生陷入了失落和沮丧之中,进入大学后,他始终无法调整好心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也感到迷茫和无助。
充分利用志愿数量
科学评估自身实力
记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阿里木江·库尔班: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决策,合理规划各批次志愿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考生应充分利用志愿数量,填满各批次志愿。要充分认识到高考录取的不确定性,以平衡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志愿,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志愿。
具体来说,我有以下5点建议:
第一,提前准备。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前就开始了解不同批次院校的特点、优势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参加招生咨询会、查阅官网等方式积累报考知识。
第二,科学评估。考生需客观评估自己的成绩和实力,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因素,合理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追求热门院校和专业。
第三,规划梯度。按照“冲、稳、保”的原则安排志愿,“冲”的志愿可选择一些录取分数线略高于自己成绩的院校,争取实现超越;“稳”的志愿选择与自己成绩相当的院校,确保有较大的录取把握;“保”的志愿则选择录取分数线低于自己成绩的院校,作为兜底保障,避免掉档。
第四,全面考量。除院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的就业前景外,考生还应考虑院校的地理位置、校园文化、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考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保持理性。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考生和家长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做出不合理的决策,更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所左右,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同时,要正确对待录取结果,无论最终被哪所院校录取,都要积极面对,记住,在任何学校都能通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