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小曼
翻开克拉玛依市民营经济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沃土之上,广大民营企业家信心强、底气足,大胆发展、奋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1981年,我市仅有个体工商户73户。1987年,我市诞生首家注册资金30万元的民营企业时,或许没人能预见,这颗火种将在未来近40年间迸发出燎原之势。截至2024年末,克拉玛依民营企业数量突破1.09万家,书写了民营企业从“边缘力量”到“中流砥柱”的传奇。这份跨越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城市发展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的生动写照。
规模跃升
撑起地方经济“半壁江山”
截至2024年末,在全市60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90家,占比81.1%,已然成为工业领域的主力军。全年地方经济增加值379.8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63.8亿元,占比69.5%,民营经济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七成,彰显出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2024年,我市全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7.8亿元,对地方税费贡献率达36.8%,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2月19日,新疆昆仑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有401井项目在吉木萨尔县正式开钻。该公司由市委、市政府部署组建,主攻油气田勘探开发及工程技术综合研究,是克拉玛依市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油气田开发的试点企业之一。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由贝肯能源、克拉玛依正通公司、克拉玛依市城投公司、永升能源公司等9家物探钻井业务链条企业出资10亿元组建的新疆昆仑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展现出民营企业在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方面的能力与潜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突围
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我市民营企业一马当先。2024年末,全市234家有效期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企达203家,占比86.8%。在35家规上研发企业里,民营企业31家,占比88.6%。2023年,民营企业在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研发投入占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10.83亿元的70%。正通石油、建业能源、红有软件、新科澳、科力新技术等一批“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不仅掌握着核心技术,而且引领着行业发展。
同时,我市在全疆率先实施“科技陪伴式服务”,科技专员服务队每年开展科技型企业全覆盖走访,助力企业解决创新诉求。克拉玛依众城石油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此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在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表现突出,通过了自治区工信厅能源领域“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认定。

2024年10月29日,科力股份在北交所举行上市仪式,成为新疆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2024年10月29日,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新疆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也是我市第5家围绕石油产业服务的上市企业。这家企业通过20年技术沉淀,形成了油田技术服务、专用化学品、专用设备研发三大核心业务,自主掌握油田水处理、原油脱水等国内领先技术,产品覆盖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及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海外市场。它的上市不仅为企业带来直接融资支持,更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克拉玛依油服产业集群发展。
就业民生
筑牢社会稳定“压舱石”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我市成为北疆就业高地,民营经济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今年4月,在我市举办的“合翼引才·直通北疆 才聚克拉玛依——民营企业大型招聘会”吸引了北疆五地州市近百家企业前来招聘人才,共提供岗位300余个,收到简历2933份,达成就业意向163人。
在克拉玛依,从家门口的便民蔬菜直销点到大大小小的商超、批发市场,民营经济用67.5%的市场主体占比,搭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而更深层的民生温度藏在数字背后:截至2024年末,我市商贸流通领域市场主体达31564家,其中批发企业4111家、零售企业14136家、宾馆住宿企业365家、餐饮企业4710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4085家、居民服务业4175家,在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商业供给网络。同时,我市有民办幼儿园9家,民营医疗机构102家,民办养老机构3家……这些涉及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经济业态,较好地满足了市民衣食住行、安居生活多样化、便利化需求。
公益担当
践行社会责任“新范式”
我市民营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以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温暖。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坚持“产业+公益”双轮驱动,踊跃参加助残、助医、助学、助老、助困、扶危济困、抗灾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自2020年以来,我市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仅在慈善总会登记参与的社会公益事业捐赠善款就达528.65万元、捐赠物资358.3万元,救助3.5万余人次。
政策赋能
制度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在克拉玛依,民营企业从注册到投产的20余项审批实现“一窗通办”。我市持续全面落实《克拉玛依市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通过地方立法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累计出台137条改革举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8.6%,网上可办比例达到95%。
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加大现状,我市7家银行积极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推出特色信贷产品,2024年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5亿元。
展望未来,随着我市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