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卡依霞·可可思汗,1942年9月出生于新疆乌苏市。1958年8月,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三八”女子钻井队,成为该队最年轻的钻井工人。她曾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李春华 记录整理
1958年8月7日,克拉玛依油田“三八”女子钻井队成立,16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成为这支队伍里最年轻的女钻工。
因为语言不通,师傅一边比划一边教学,卡依霞·可可思汗和同事们在学习中不仅逐渐掌握了钻井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还学习了国家通用语言。
10天后,“三八”女子钻井队接手了一台“贝乌”钻机,在黑油山下竖起了井架。半个月后,井队承钻的第一口浅井顺利完钻并喜获工业油流。紧接着,一口井接一口井开钻、一口井接一口井出油,卡依霞·可可思汗和同事们纷纷将黑油涂抹在脸上。
钻井队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在黑油山一带打浅井。井队最困难的是搬家,几百根钻杆全靠人拉肩扛。身体单薄的卡依霞·可可思汗肩膀磨红了、肿了、烂了,她咬咬牙,在肩膀上垫块毛巾继续干。她给同事的印象总是笑嘻嘻的,充满了干劲,别人搬一趟,她要搬两趟。
1959年11月下旬,骤然冷起来的天气给钻井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尽管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三八”女子钻井队并未停钻。有一次,一口正在钻进的油井发生了井喷,紧急时刻,卡依霞·可可思汗操起工具直奔泥浆池,奋力用身体搅拌泥浆。当时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泥浆不时溅到她的脸上、眼睛上。卡依霞·可可思汗全然不顾,一心想着,如果不及时制止井喷,后果将不堪设想。井喷被制服后,她才在队友的帮助下用木棍、石块刮去身上冻硬的泥浆。回到家,弟弟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靴子从她脚上拽下来。
在钻井队,卡依霞·可可思汗前后当过架工、泥浆工、柴油机工、泵工、司钻等。因为出色的表现,1959年秋,卡依霞·可可思汗被提拔为该钻井队副队长,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卡依霞·可可思汗作为新疆代表团的代表,飞往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会上,她作为克拉玛依油田4万名职工的代表,接过了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向新疆石油管理局颁发的锦旗。国庆联欢会上,周恩来总理亲切地鼓励她:“你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女工代表,你还很年轻,要加倍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一字一句,卡依霞·可可思汗铭记于心。
1961年,年仅19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调到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厂的“三八”女子采油队。采油队的工作不比钻井队轻松,但是钻井队都待过了,还怕这个?正当她向新的目标挺进时,因工作需要,她又被调去当了一名车工。对于单位的分配,卡依霞·可可思汗不假思索地回答:“周总理曾嘱咐我,作为少数民族优秀女工代表,要加倍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会发光发热!”后来的日子里,她又当过电工、钳工,也当过图书管理员。
“啥都能干,啥都是干出来的,不知道啥是苦,我就是一个‘男娃娃’嘛!”回忆往昔,卡依霞·可可思汗的眼睛里泛着泪花,脸上的皱纹又很快舒展开,露出笑容,一如照片里她17岁站在钻台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