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儿童电话手表日趋智能化是“安全利器”还是“成长隐忧”?

2025-04-2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手腕上的表带色彩斑斓,小小的方形屏幕频频闪动——拍视频、刷游戏、聊天……近年来,儿童电话手表逐渐成为不少“小孩哥”“小孩姐”追求的时尚必备品,如果问到现代儿童拥有的第一件电子设备是什么?答案大概率也是电话手表。

  然而,日趋“进化”的儿童智能手表也给不少家长带来了烦恼。近期,有家长向本报《教育周刊》记者反映,儿童电话手表越来越“智能手机”化,但是儿童智能手表到底需不需要这些复杂的功能?这些功能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这些问题成为他们内心的困惑。

  为此,4月7日,《教育周刊》与“克拉玛依融媒”客户端、克拉玛依融媒微信公众号发布话题《禁还是不禁,关于电话手表你怎么看》及《儿童电话手表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在随后半个月时间里,记者通过“线上调查+线下走访”的方式,了解电话手表的功能、儿童的使用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电话手表的态度和看法。

功能全面升级 电话手表“火出圈”

  儿童电话手表有多受欢迎?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儿童智能手表的出货量达到 404 万台,而同期成年人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 505 万台,两者之间差距不大。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5至12岁儿童的人数大约有1.7亿,大约每3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拥有智能手表。

  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儿童电话手表日益强大的功能系统。

  记者调查发现,儿童手表产品诞生的初衷来自家长对孩子的安全和沟通需求,因此,早期上市的产品主要功能集中在通话和定位上。然而,随着品牌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儿童电话手表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今已经发展到集成拍照、健康监测、移动支付、听书、单词查询、游戏以及AI学习助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甚至支持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装,几乎覆盖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保证使用趣味性并持续地吸引小朋友,很多儿童电话手表还设计了“激励系统”,例如通过运动解锁游戏、完成每日任务获得“金豆”、累计积分更新表盘主题等等。

  在外观设计方面,儿童电话手表也“卷”出了新高度,不仅颜色更加丰富多彩,还有限量版的设计主题。例如,某品牌电话手表就先后推出了“柯南联名定制款”和“蜘蛛侠联名定制款”,这些联名定制款不仅在表带、表盘设计上融入了动漫元素,还配备了专属的表盘界面和动画效果,显得格外酷炫。

  而当成年人用微信聊天、刷短视频时,孩子们也在用电话手表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社交——儿童电话手表的社交设计更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儿童社交生态”。大多数儿童电话手表都设有类似“好友圈”的功能,孩子可以添加同学、朋友为好友,并在专属社交空间里发布动态、点赞评论。还有的电话手表支持“碰一碰”加好友功能,两个孩子只要轻轻碰一下手表,就能自动成为好友,孩子下楼玩两圈、出门上兴趣班都可以认识新的朋友。

  在位于我市幸福路上的一家儿童电话手表专卖店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学前和节假日期间是电话手表的销售高峰期。“价位在500—1000元的中端产品最受欢迎,既能满足定位、通话的基本需求,又具备拍照、支付等实用功能。”销售人员一边展示手表一边介绍说,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来挑选,孩子们往往更注重手表的外观设计,而家长则更在意电池续航、防水性能等实用指标。

有需求也有隐忧 家长态度各不相同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儿童电话手表首先是重要的安全设备。

  市民李女士至今记得去年的惊魂时刻——她9岁的儿子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李女士通过电话手表的实时定位功能,最终在离家两公里外的公园里找到了贪玩的孩子。

  “有了这个手表,孩子单独出门的时候我就放心多了。”李女士的话也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教育周刊》面向我市家长群体发布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6.09%的家长购买电话手表的首要动机是实现“安全保障”,其中呼叫联络和实时定位功能最受家长重视,分别占比39.13%和36.96%。

  除了基本的安全功能,电话手表的延伸功能也获得部分家长认可,12.21%的家长表示孩子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为支付功能。市民陈先生就为儿子的电话手表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买早餐、买文具都能用手表支付,很方便。”陈先生说。

  虽然多数家长认可电话手表定位、通话及其他基本功能带来的安全保障,但也有不少人对附加的娱乐和社交功能表现出了担忧。  

  《调查问卷》显示,26.81%的家长担心电话手表的游戏和社交功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买电话手表本来是为了放学后方便联系孩子,但现在我发现她经常偷偷玩里面的小游戏,写作业时也心不在焉。”市民王女士无奈地说。  

  市民李先生则告诉记者:“最头疼的是好友功能,孩子和朋友建了好几个聊天群,晚上很晚了还在互发消息。”

  令家长们担忧的另一点是,电话手表可能也在催生新的攀比文化。

  在某电商平台,高端儿童手表价格可达2000元以上,与基础款形成明显差距。一些电话手表品牌还形成了封闭的社交圈,只有同品牌手表才能加好友、发动态。《调查问卷》数据显示,20.3%的家长担心孩子在使用电话手表时产生品牌或功能上的攀比心理。

  “我去年给孩子买了一部电话手表,结果她说为什么同学的表盘可以立起来,她的不可以。”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觉得手表有定位功能、能接打电话的就行,根本没看功能和‘颜值’,后来孩子吵着让爸爸买了一个新款才满意。”

  还有一些家长陷入了“被迫跟风”的困境——当孩子的朋友、同学都使用某个品牌的手表时,他们就不得不为孩子购置同款产品,从而避免孩子产生被排斥的感觉。

  健康问题也是家长担忧的重点,21.01%的家长表示,担心孩子过度使用电话手表引发近视或健康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话手表屏幕大小为1.3—1.78英寸,而相关资料显示,儿童长时间注视这类小尺寸屏幕,可能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加速近视发展。

严管还是疏导 家校共探管理之道

  面对上述情况,家长们的管理措施也出现了明显分化。
  市民林女士是“严格管控派”的代表,她禁用了孩子手表上所有娱乐APP,并将使用时间限制在了一个小时以内。“现在电话手表的功能太复杂了,必须帮孩子把好关。”
  《调查问卷》显示,持类似观点的家长占比49.12%,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禁用非必要应用、设置电子围栏以及限定使用时段等。

  不过,也有家长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市民赵先生允许儿子每天玩15分钟手表游戏,他认为:“堵不如疏,关键在引导,完全禁止只会让孩子更渴望,不如明确规则。”和赵先生一样持这种“有条件开放”态度的家长大多认为,智能化是时代发展趋势,过度保护反而可能让孩子错失适应数字社会的机会。他们主张在合理管控使用时长和应用范围的前提下,让孩子逐步接触智能设备。

  此外,调查还发现,家长的态度与孩子年龄有较为明显的关联——低幼年龄的孩子的家长更倾向严格限制,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的限制会逐渐放宽,采取“有限开放”的策略。

  学校方面也在积极探索管理学生使用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

  我市多所中小学都制定了“电话手表使用规定”,学生经过家长申请可以佩戴电话手表入校,但是入校后需要将电话手表交由老师统一保管,放学时可以领回,方便与家长联系。

  市第二小学教师李芳说:“我任教的班级中,40%以上的孩子都有电话手表,这样的规定既能保障学生专注学习,又能满足家长与孩子保持联系的需求。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对电话手表使用的管理,确保学生不会因为过度依赖电话手表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建议孩子们尽量避免携带电话手表进入课堂,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孩子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过度关注电话手表,分散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电话手表的突然来电可能会扰乱课堂秩序。”市第六小学德育主任吕媛洁表示,“我们既不提倡‘一刀切’禁止,也不赞成完全放任,而是希望通过家校协作,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管控和引导,确保孩子们能够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被智能设备所束缚。

 

  市民观点

  4月7日,“克拉玛依融媒”客户端、克拉玛依融媒微信公众号发布话题《禁还是不禁,关于电话手表你怎么看》及《儿童电话手表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征集市民、网友对儿童使用电话手表的观点和感受,以下为网友留言摘编。

  网友“为谁而欢”说:孩子一年级下学期就自己上下学了,戴着电话手表娃安心娘放心,没啥纠结的,上课期间手表都在老师办公室躺着呢。

  网友“机灵鬼兰兰”说:我认为这些东西孩子早晚要接触的,家长做好引导还是利大于弊的。

  网友“橘子红了”说:家长可以设置上课禁用电话手表。孩子已经用到初二了,上下学家长可以随时定位孩子的位置,平时联系也很方便!家长不贪心,只买具有基础配置的手表并做好孩子思想工作,其实不错。

  网友“丽”说:孩子的电话手表在上课时间是锁住的,可以设置好时间再开启,有时家长加班或者临时有事要联系孩子,有手表还是有必要的。

  网友“豆豆”说:老师不允许带,我们也没给孩子买,目前孩子上一年级下学期,没什么问题。

  网友“西”说:孩子开始提出要自己下楼玩以后,我们就给他买了基础款电话手表,用起来家长放心。

  网友“喜欢周杰伦”说:之前带娃去室内游乐场,我都时时刻刻盯着,生怕孩子走丢了。后来买了一块电话手表,去游乐场就轻松多了。把孩子送进去,我找个位置坐着休息,隔一会确认下娃在干嘛。

  网友“跳跳龙”说:我现在都把零花钱给孩子充进电话手表里,会设置好单笔金额上限,她可以自己做主买些小东西,有次下楼还帮我捎了零食回家。

  网友“李李”说:女儿写作业时小动作特别多,还经常在手表屏幕上打字聊天,既伤眼睛又分散注意力。后来我就直接把社交应用都禁了,还和娃约定每天只能用半小时。

  网友“小饼子”说:主要是防走丢,这是初衷。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吕梦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