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丁恬甜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克石化”)以科研开发为先导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以临时性科研任务为补充服务生产经营发展,以新产品开发推广专题小组为突击队开拓新市场,打造出了以万众创新为“根”,以体制创新为“魂”的“大科研”创新体系,不仅为克石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绘就了“长青”底色,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科研人员正在研讨。克拉玛依融媒通讯员 唐新明 摄
在“大科研”创新体系的引领下,克石化2024年科研工作交出精彩答卷——“减油增特”持续强化,特种油品产量创历史新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科研成果喜人,获得省部级专利金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精准突破科研难关,白油、航空煤油、沥青产量持续攀升……一串串亮眼数字饱含着克石化科研人的家国情怀,见证着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科研人本色。
“特”出重围:特色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团队的力量无穷!这份荣誉,属于克石化每一位科研人!”2024年12月3日,克石化研究院副院长李静接过“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克石化的科研工作者,多年来,李静扎根科研一线,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开发润滑油系列新产品60余项。其中高档润滑油基础油、PS白油、食品级白油、环保型轮胎油等拳头产品不仅取代了进口产品,也成为克石化高附加值特色产品,提升了中国石油品牌影响力。
“特色产品一直都是我们抢占油品市场‘制高点’的利器。”克石化企业首席专家李荣介绍,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成品油需求下降超预期正在使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前所未有。为了破解困局,克石化突出“特色”核心竞争力、增强“特种油”保供核心功能,深化推进“减油增特”和“双碳三新”产业布局,加速推进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迈向行业中高端,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逆势增长。其中,高档白油、介电冷却液等特色新产品已成为克石化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质生产力。
“开发新产品说起来轻松,其实过程艰辛而漫长,一个产品的研发至少需要两三年。”克石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震说,以疫苗白油为例,从2006年立项到2024年成功研发,已经度过了18个春秋。
这18年来,教震跑遍了国内几乎所有生产禽用疫苗的厂家,历经数次失败,终于成功研制出高品质禽用疫苗白油。该产品成为克石化具备分子炼油技术及高端特种油研发能力的有力证明。
疫苗白油产品的研发成功绝非个例,更非偶然,而是克石化“研产销用”一体化创新机制的成果。该机制通过组建“铁三角”式新产品开发推广团队,开展定制化产品研发,取得了良好成果。2024年,克石化共研发推广新产品11项,创历史新高。
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催开“满园春色”
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克石化润滑油特色产品产量为95.39万吨,超年度计划14.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克石化公司炼油三部牵头承担的95万吨/年润滑油产能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克石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该攻关项目是克石化2024年3个“揭榜挂帅”项目之一。为了鼓励员工主动解决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难题,克石化启动了“揭榜挂帅”工作。2024年5月,克石化炼油三部一马当先,“揭榜”了95万吨/年润滑油产能技术攻关项目,迅速组建了由炼油三部、研究院、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储运部及生产运行部构成的攻关团队。
在生产规模固定的情况下,想要提升润滑油产能,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巨大挑战,攻关小组负责人、炼油三部主任马洋没有半点畏难情绪。他打破部门与单位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全流程梳理分析克石化润滑油产能提升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难题,通过深挖装置潜能、动态调整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不断提升润滑油特色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此项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2024年,除了“揭榜挂帅”项目,克石化还组织了126个技术攻关课题。盘点这些课题取得的斐然成绩,李荣如数家珍:柴油添加剂优化项目效果显著,航煤生产达到3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石油苯等化工品产量突破10万吨,打破历史最高纪录;液化气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每吨可增效500元至700元……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李荣说。
引领未来:“领跑者”引来“不竭活水”
在2024年12月4日召开的克拉玛依科技创新大会上,由克石化牵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专家团队联合申报的新疆稠油深加工实验室正式揭牌,标志着克石化在稠油深加工科研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实验室是新疆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开展高效率合作与学术交流,开放共享高质量创新资源,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
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克拉玛依融媒通讯员 唐新明 摄
“中石大(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拥有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和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而我们在工业转化和应用推广上经验丰富,我们双方各有所长,联合建成实验室后,正好可以扬长避短。”李荣说,在生产实践中,克石化科研人员愈发意识到,新产品研发速度难以与公司发展同步,市场需求更是瞬息万变,这让大家总有一种“跟不上时代进步和发展需要”的感觉。
“我们不能总做赶路人,而要努力成为领跑者。”李荣进一步介绍说,重点实验室以新疆稠油深加工为基本出发点,致力于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特殊加工工艺开发。通过深入探索这些资源的分子结构表征,形成一套完整的特色理论体系并指导生产实践。这不仅能为克石化现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更能为未来特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引领行业发展。
2024年12月,克石化还与道恩股份共建了联合实验室。道恩股份是国内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TPV)产能最大、品种最多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实验室建成后,双方将联合科研攻关,发挥各自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油品研制开发方面实现新突破,共同转型升级、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外,克石化与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和网络科技”)的合作也日渐深入。碳和网络科技是克拉玛依市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建设了克拉玛依市第五座大型数据中心。2023年,克石化自主研发生产的服务器冷却液经过碳和网络科技的测试,得到了良好的反馈。2024年3月,两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科技创新和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浸没式液冷服务器项目,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提高算力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12月,克石化牵头编写的《碳氢化合物冷却液与服务器材料以及健康环境的兼容性研究》白皮书正式发布,标志着克石化在冷却液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事实上,这并不是克石化首次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近年来,由克石化发起或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就达6项。
一个个充满潜力的高精尖项目就像“领跑者”,正持续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为克石化打造基业长青世界一流特色精品炼厂引来了不竭的活水源泉。
万众创新:“基层发明家”激活创新生态
“我们鼓励一切创新发明,无论是‘芝麻’还是‘西瓜’,都会被公司珍视,并参照规章制度予以奖励。”李荣道出了该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法宝——人才和制度。
为了培养科研创新人才,克石化以“万众创新”为遵循,通过科研项目、临时性科研任务以及生产装置现场技术攻关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复合型技能人才,成功激活了克石化的创新生态,让每一位“基层发明家”都能焕发光彩、实现价值。
在重奖科技创效功臣方面,克石化更是毫不含糊。截至目前,克石化设置了鼓励科技创新20条专项制度和17项人才培养及鼓励创新专项管理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连续6年,克石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工作位居集团公司前列。2023年,克石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获奖高达2000余万元。
除了制度上的保障,克石化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上百项技术攻关活动,鼓励基层员工针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科研创新。员工可以写科技论文,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申报五小成果、QC成果,若是能思考得更深入些,甚至可以申报市级、自治区级的科技成果奖。”李荣说,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工作,全公司2600余名员工都是参与者。他始终相信,每一位员工都有创新的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舞台和机会,他们就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科技强企的发展理念+大科研格局的制度体系+科技重奖的实际举措”为克石化特色发展注入了不竭动能。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过去的成绩皆是历史烟云,如今我们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特色发展和科技强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李荣望着远处的炼塔,目光如炬,“我们坚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一定能够在建设基业长青世界一流特色精品炼厂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