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叶子
30多年前,谭文波从山清水秀的重庆来到克拉玛依,成为了新疆油田的一名试油工。
2012年,谭文波研发出新的地层封闭工具——电动液压桥塞坐封工具。该工具用电能液压替代火药作为动力,在世界上属于首创。
2018年5月,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于2018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栏目展播。2019年3月,他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
面对荣誉,谭文波总是说:“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推动船前行,船扬起风帆。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妻子、儿子的支持和奉献,他们是我专心工作的坚强后盾。”
相濡以沫
1993年,谭文波认识了妻子韦书红,从此扎根在了新疆。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让他因家务而分心,韦书红主动承担了家中的大事小情,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谭文波获评大国工匠,颁奖晚会播出的当晚,韦书红正在上夜班。第二天回到家里,她独自看了重播,一边看,一边哭。作为妻子,她最清楚谭文波的艰辛和不易。
“播下的种子总会发芽,辛勤的耕耘终有收获。如果我的付出能让他专注于他的爱好,全力以赴地发扬工匠精神,我就是世上最自豪的妻子,天下最幸福的女人。”韦书红说。
一路走来,韦书红一直欣赏谭文波的才干,也了解他对事业的执着。所以,她默默在谭文波身后支持他、包容他、理解他、照顾他。
悉心陪伴
自从儿子谭淞元出生后,谭文波就立志要给儿子做个好榜样。
谭淞元两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谭文波用废旧零件打造的一辆卡丁车。直到现在,谭淞元仍对这辆卡丁车记忆犹新。
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谭文波在家建起了“父子工作室”,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也见证了他们共同成长的历程。
第一个手工枪、第一台对讲机、第一辆电动车……父子工作室里诞生了许多纯手工制作的玩具,铁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另一张书桌则堆满了废旧电器和显微镜、感应器电机,此外还有天文望远镜、大小车床等。只要一有时间,父子俩就“宅”在里面叮叮咚咚地捣腾个没完。
不仅如此,谭文波还钻研课本,陪儿子在这间工作室里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里的全部实验。
在谭淞元眼里,爸爸是可以交心的朋友。从高中开始,谭文波经常和他探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不停追问哪里可以优化,还有什么可以改进。谭淞元也开始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谭文波提供一些灵感。
育子成才
谭文波带着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去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谭淞元。
“在不断学习中解决问题,让我体验到了父亲在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谭淞元说。
谭淞元在研究生毕业时,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工作环境相对舒适的单位,另一个是工作内容有挑战的北京航天九院。在跟父母商量时,谭文波鼓励他成为航天人。
“我希望孩子能够迎接挑战,造就属于自己的故事,留下精彩的片段,在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不给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谭文波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有限的生命里,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