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高空逐梦,每一步都铸就非凡

2025-04-09  

●沙露

  在新疆油田应急抢险救援中心,邓晓凤凭借28年高空“穿针”零失误的传奇,深刻诠释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真谛。从初上天车时腿软手颤,到成为技术精湛的天车操作大师,她用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每一段经历无论多么艰难,都在塑造着独一无二的自己,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邓晓凤的工作环境堪称艰苦。近十米高的车间顶梁,不足两平方米且四处漏风或闷热难耐的驾驶室,吊运着动辄十多吨甚至五六十吨的重物,这份工作不仅对技术有着严苛要求,更时刻考验着她的体力与耐力。然而,邓晓凤却将这份充满挑战的工作雕琢成了一门艺术。

  从初上岗位时腿软手颤,到如今举重若轻、严丝合缝的操作,邓晓凤日复一日地练习。她的双手因长期紧握手柄,无名指根部磨出厚厚的茧子。这份磨砺,绝非徒劳。凭借着多练的执着,她不仅能熟练操作天车,还练就了左右手同时作业的绝技,甚至能在半小时内将三根细钢条稳稳插入啤酒瓶口,酒瓶不倒。在吊运安装8台锅炉半成品的过程中,她精准操作,仅用15分钟就完成“穿针引线”,赢得同事的赞誉。这些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练习积累的成果,是她过往努力的有力见证。

  28年的坚守,无一失误,也绝非偶然。它源于邓晓凤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每次操作前,她都会认真巡检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操作过程中,她全神贯注,眼中只有地面的重物和手中的手柄。这份专注和严谨,让她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始终保持零失误的记录,成为同事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邓晓凤对天车工职业的热爱,更是支撑她坚守28年的强大动力。尽管这份工作让她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尽管家人和朋友劝她换岗,但她依然不为所动。在她心中,天车工早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她享受操作天车时的专注,享受将重物精准吊运到位的成就感。这种对工作纯粹的热爱,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她能够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邓晓凤的事迹,对当下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在追求快速发展和物质利益的今天,许多人过于浮躁,频繁跳槽,难以在一个岗位上深耕细作。邓晓凤用28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热爱本职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她的工匠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暮色漫过车间天窗,邓晓凤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但她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她用28年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个高空“穿针人”的传奇。这份坚守与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仰。让我们以邓晓凤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工作,追求卓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各自的领域中,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何沐芸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