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胡雪婷
12月4日,雾蒙蒙的天气之下,克拉玛依像一幅水墨画,我却心情明朗,如同画中的飞鸟!
为什么呢?嘿嘿,感谢部门主任把这个选题派给我,让我这个已经闯荡社会3年的“打工人”领了张“大学生半日体验卡”,有机会重返校园进行体验式采访。
9时15分,距离上课还有15分钟,我提前到达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从停车场到C6教学楼距离不远,真方便。我哼着歌,背着书包,裹紧衣服,独自在校园道路漫步,感到十分惬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学生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第一节课是普通地质学,原以为会枯燥,但是没想到,我居然和同学们一样听得入神,知识吸收效果极佳,身上的“班味”一下变成“学味”!老师讲得实在太好了,我下意识就犯了“职业病”——到了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我赶紧走到讲台旁,采访赵国春老师。
原来,他是银龄教师!10月底,同部门的记者前辈带我一起采访了“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这个情况我清楚——作为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首批试点单位,自2020年以来,累计有来自60所高校的213位银龄教师来到克拉玛依,倾尽毕生所学,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乃至克拉玛依这座边疆城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贡献“银发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银龄教师赵国春在授课。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胡雪婷 摄
初心不改,银龄闪亮,向老师们致敬!
啊,坐了一上午,学了一上午,我收获了满满干货,肚子却饿得咕咕叫,终于到干饭时间了,我要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一个箭步冲到食堂门口,我蒙了,食堂里的人太多了吧,校区现在有这么多学生吗?幸亏朋友侯筱晓帮我占了位置。
第三学生餐厅,学生们“错峰”就餐。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胡雪婷 摄
当我飞奔到食堂二楼去找好友时,碰到一个同学大喊“杨凯!”,结果,3位同学同时回头,看来,人是真的多了,这都容易重名了。
“2016年首届新生只有460名,而今年校区招收了2700名本科新生呢,其中疆内生源占10%。现在,校区在校生达9400多名,而且研究生、留学生教育先后起步,校区越来越牛了。”侯筱晓边“嗦粉”边跟我说,“你还记得那个校内实训基地吗?它不仅面积大,设备种类非常齐全,实训内容覆盖整个石油石化产业链,谁听了都得竖个大拇指。”
忘了说了,侯筱晓是校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她对校区非常熟,因为她本科就是在校区读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本部读的,去年毕业后,她放弃东部地区多家国企和研究院的面试,选择回到西部、回到校区工作。
“我为啥做这个决定?简单啊,就一句话——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侯筱晓抬头问我,“你不也是这么想的吗?”
鸟瞰雪后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图片由该校区提供)
哦,对了,又忘了说了,我也是校区毕业的,同样也是毕业后选择留在克拉玛依工作。不仅是我,还有好多好多“小石子”选择留下——
2023—2024学年,校区已举办各类招聘会88场次,来校招聘企业超300家,提供岗位数超两万个。截至目前,校区2024届毕业生中,选择在西部基层就业的占28.44%,其中,选择留疆就业的占23.49%,选择在克拉玛依就业的占13.86%……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精神的引领下,校区越来越多的学子都立下了用学识和青春建设壮美西部的报国之志。
学饱了,吃饱了,我拍了张干干净净的面碗碗底图片,配图编辑了一条信息:“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真好,在这里学得好、吃得好,毕业了找工作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克拉玛依很好,新疆真好!”
嗖,信息发送!“大学生半日体验卡”到期,我要回去上班喽。
责任编辑:武海丽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