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记者 郭阳 周芳
立冬后第一波寒潮来袭,新疆北部地区寒气袭人。11月22日清晨,一阵阵寒风夹杂着片片雪花扑面而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巡线工——58岁的王伟勇和52岁的罗远明扛上铁锹等巡检必备工具,背起装着馕、面包、保温杯的挎包,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巡线。
“每人每年要走坏两三双工鞋”
早晨9时30分,王伟勇和罗远明,行驶在油田公路上,不一会儿,两人停下车走上一条人迹罕至的荒漠小道。
戈壁滩上天色阴晦,泥泞湿滑。小道在沙丘上高低起伏、越来越窄,一眼望去,小道的轮廓越来越模糊,最终隐没在茫茫戈壁之中。可对王伟勇和罗远明来说,在常人看不到路的地方,他们却驾轻就熟。“戈壁滩上本没有路,巡线工走多了,用脚踏出了一条条‘羊肠小道’,有时还需要用铁锹铲出一个个踏脚之处。巡线的路,除了巡线工,没有人会去。”王伟勇说,“天天走一遍,闭着眼都知道该朝哪个方向……”
巡线过程中,王伟勇一路保持着微微颔首、目视脚下的“标准动作”,仔细检查管道是否存在裸露、埋深不合格等安全隐患。罗远明一路拄着铁锹,眼睛不断扫视着管道穿越区域的周边状况,查看“三桩一牌”是否倾斜、损坏、丢失,仔细观察有没有人破坏管道、管道沿线有没有违章建筑等。
巡线是个苦差事。管线从哪里“过”,人就从哪里走。管线有多长,人就走多远。每天一次,风雨无阻,每次步行10余公里,要么穿沙漠、要么走戈壁、要么越荒滩,或日晒、或风吹、或奔波……一米一米查,一处一处看,输气管道上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油气储运公司总站地区管道保卫室有55名巡线工,担负着1600多公里输气管道的巡检重任。巡线全靠步行,常年穿梭在戈壁沙漠间,巡线工都练就了一番好脚力,王伟勇笑着说:“干我们这行就是费鞋费袜子,夏天的袜子走一两天就破了,队里的人每人每年要走坏两三双工鞋。”
“保供保的是咱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中午14时多,雪停了,两人把戈壁滩上的枯草压倒垫在地上,就地坐下,从包里掏出馕、面包、保温杯,就着温热的水吃起了午饭。10分钟后,他们又迈开了巡线的脚步。王伟勇常说:“管线安全大于天,关系着百姓的三餐和冷暖,只有每天走一趟,才能放心。因为一旦管线出现故障,影响的可能就是安全生产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尽管工作苦一点、累一点,只要管道安全,就感觉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王伟勇回忆道,去年年底的一天,他和同事巡线到距离市区较近的区域,中午相约去周边餐馆吃饭,结果挨家询问过后,发现餐馆因停气做不了饭。
王伟勇边往回赶,边打电话询问情况。原来是有个阀门需要更换,负责那片区域的同事们正在抓紧更换。“我的同事们顾不上吃饭,一直忙到傍晚,故障排除,天然气又‘欢快’地流向了千家万户。”王伟勇说,那一刻,他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保供、保供,保的就是咱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这可不只是吃不上一顿饭的事儿,这是对百姓生活的承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