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鸣
离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3年多,走出北京语言大学学五楼后的樱花园,回归大美新疆,奔赴塔克拉玛干西北边缘的一个名为“沙堆”的地方——库木鲁克村,开启紧张的驻村工作,那时的樱花园离我很遥远,时常怀念北语时光的文心问道和清华园的讲台传道。 面对新起点新征程,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两年的驻村工作让我积淀了不可多得的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早晨出工,仰望人字形大雁把文学带进激情燃烧的苍穹红霞;夜晚归宿,在星光下把文化润疆的论文写在南疆大地上。归去来兮,往事如画:山水林田湖草沙,燕飞寻常百姓家,黄墙屋顶筑鸟巢,人与自然同相依,丝路驼铃汉唐音,砥砺奋进劳动美,共有家园日月新。 其实,“塔克拉玛干”译作“死亡之海”并不准确,“塔克拉玛干”有胡杨、红柳、羚羊、狐狸等多种生命,也有考古学家痴迷的古城、烽燧、佛寺、丝路古道、废弃灌渠等丰富的中华文化遗存,“塔克拉玛干”是中华文明博大的天然展馆。“塔克拉玛干”之于我充满魅力,令人向往,可惜由于专业、时间和交通工具等限制,只能望沙而兴叹。也许是神奇的“塔克拉玛干”组字中隐藏的机缘,另一个地名“克拉玛依”走进我的视线。 2024年11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对西部高校人文学科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工作座谈与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文理学院召开。会议规模不大,但内涵丰富,可谓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及援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北京学者12人,与疆内外高校同仁,共赴学术盛宴,分享研究成果,感悟思想魅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科专业建设。我应邀参加会议,并有幸被会务组安排主持第二场专家主题发言分会。见到久未晤面的母校老师,心中顿生一种情愫:我在克拉玛依与北京相遇。 在克拉玛依与北京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由于党中央的温暖关怀,援疆之花盛开在天山南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正是“花团锦簇”的受援学校,19所北京高校援疆团队全覆盖援建全校二级学院,文、理、工、管、法、经“六朵金花”色彩纷呈,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名副其实。 在这所教育部直属的中国最西端的高校中,有一支组团式援疆队伍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诞生于清华园,从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到独立办校,校史非凡,因文化底蕴丰厚,曾使用校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今天的北京语言大学英文简称BLCU依然保留“文化”(Culture)。北京语言大学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大学,著名作家梁晓声就是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的老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有传承文学创作的传统,文学院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不断有新人新作问世。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1974年亲笔题写了校名,我作为北语的一名毕业生,因母校而骄傲,庆幸成为北语人。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郭鹏教授参加研讨会,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不仅代表北语,也代表北京学者,每一位北京学者也代表北京。在克拉玛依与北京相遇,让我梦回北语樱花园,温故在京城读书而曾骑行五环的精神家园,捕捉北京与新疆文化空间互动的学术思想火花,难忘的北语时光永远照耀着我的工作与生活。 北京海淀、塔克拉玛干、克拉玛依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与大美新疆同构着我的精神世界,山高水远,同脉相连。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