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打造“命运共同体”挑战“提速无极限”——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以管理创新推动达13井区钻井提速纪实

2024-11-21  

  2017年新疆油田在玛湖油区发现10亿吨级油田,该油田成为世界最大致密砾岩油田。玛湖 油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面积达7780平方公里,毗邻克拉玛依、百口泉、风城等老油区。玛湖油区平面满凹含油,纵向立体成藏,资源基础扎实,估算石油地质资源量46亿吨,是全国罕见的石油富集区带,是国内原油增储上产的主战场。
  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是新疆油田公司秉持非常规开发理念、创新一体化管理模式而设立的单位。该项目部突出精细研究、创新驱动、高效开发,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狠抓“勘探开发、地质工程、技术经济、地面地下、试验建产”五个一体化,使油区开发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本周起,克拉玛依融媒推出玛湖提速专题报道,讲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超前谋划重点项目与方案设计,联合西部钻探等单位以管理和技术促钻井提效,实现效益开发,并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技术创新经验的故事,为新疆油田工程技术和管理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姜蕾 通讯员 管晶
  73天、61天、50天、48天……
  今年2月底上钻至今,随着一轮轮水平井完钻,一个个最短钻井周期纪录如同次第点燃的报喜烟花,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玛湖油区达13井区绽放开来,且相隔的时间越来越短。
  “今年年初,我们对达13井区制定了钻井提速目标,要在年底前将钻井工期缩减到55天。现在,我们已提前并超计划完成了目标。”11月18日,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党总支书记、经理叶义平说,“这些不断刷新的纪录看起来只是时间的变化,但每缩短一天,其背后都凝聚着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西部钻探及相关专业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不断的摸索、创新和实践。”
  对参与达13井区钻井提速的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将士们而言,过去的10个月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从“是否能完成目标”的不确定,逐渐过渡到越来越有信心,再到胸有成竹的心路历程。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的,除了一份《达13井区一体化钻井提速方案》作为具体指导,钻井提速过程中的管理创新也功不可没。

达13井区DaHW1516开展现场井固井作业。(图片由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提供)

新理念


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党总支书记、经理叶义平(左三)在玛湖油区生产现场开展调研交流。(图片由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提供)

  在2023年底联合编制《达13井区一体化钻井提速方案》时,为实现达13井区的效益开发,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定下了“10月完钻、年内投产”的工作目标,这意味着达13井区的钻井工期在2024年需要由以前最优工期91天缩短到55天。
  当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工程技术科达13井区区块长陈玉得知这一消息时,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了解玛湖地层条件的人都知道,在达13井区钻井的难度有多大,55天听上去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他说。
  玛湖油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致密砾岩油藏,达13井区则是玛湖油区重点区块之一。2023年以前,该井区因油藏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等原因,一直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动用。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5月,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与西部钻探玛湖前线指挥部签署了《工程造价与EUR(预测单井总产量)挂钩效益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风险共担、成本共降、成果共享、合作双赢”的“命运共同体”正式在达13井区落地运行。
  然而,达13井区的钻井提速难题始终是横亘在其效益开发路上的一头巨大“拦路虎”。2023年,达13井区的最短钻井工期由前期的135天缩短至91天,但还远远达不到效益开发的水平。
  既然“拦路虎”绕不开,那就想办法把它弄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首先从理念入手,深入剖析达13井区钻井提速难题,对标分析找差距,找准提速目标靶。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成为达13井区提速决策人员的指路明灯。
  叶义平介绍,对达13井区钻井提速而言,“向极宏观拓展”是要跳出一个区块,从整个玛湖油区广泛寻求破解提速难题的方法;“向极微观深入”是要考虑到砾岩油藏孔隙度极低,原油大都储存在仅有一根头发直径的四万分之一至七万分之一的纳米级岩石孔隙中,需要据此来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法;“向极端条件迈进”对应的就是达13井区所面临的油藏埋深超过4000米,区域内断裂带多,同时伴随多套煤层、异常高压、溢漏同层风险大等世界级难题;“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则是要摒弃过去那种地质—钻井—压裂—运行各环节层层传递的“接力棒”式工作模式,创新实行项目管理制,让上述环节一体化展开,形成“命运共同体”,从而达到提速提效的目的。

新方案


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党总支委员、副经理于洋飞(左三)带领团队在钻井现场攻关提速难题。(图片由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提供)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与西部钻探玛湖前线指挥部构建起“风险共担、成本共降、成果共享、合作双赢”的“命运共同体”,签订了《达13井区百口泉组油藏产能建设效益合作总承包合同》,并集思广益、引智聚力,联合编制了《达13井区一体化钻井提速方案》(以下简称《提速方案》),共同推动达13井区“提速无极限,提效无止境”。
  为确保《提速方案》的严谨、专业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一个名为“两头论”的方案制定原则在达13井区乃至在整个玛湖油区不胫而走。
  “‘两头论’就是指‘宁可方案想破头,不可轻易动钻头’。”叶义平解释,前半句话强调的是要做到“事前管控”,即在上钻前,就要提前掌握今年部署区域有关钻井提速将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最终制定出一个细致到每口井、每个开次乃至每个层段的钻井工艺、钻具组合优化、轨迹管控等具体执行方案,而钻井施工人员则需要严格按照《提速方案》进行实施。
  “提速方案制定过程体现出的,不仅是我们甲乙双方及相关专业单位的通力合作,还有思想和技术的碰撞,更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具体实践中的生动展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党总支委员、副经理于洋飞说,为了让提速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参与方案设计的地质、钻井、定向井、钻井液、固井、压裂等单位人员聚在一起封闭办公,随时开展研讨。
  历时一个月,几经修订后的《提速方案》终于问世。
  虽然《提速方案》强调“不可轻易动钻头”,但由于达13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可避免会遇到棘手的情况,因此这一方案在现场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研判,同时对方案中的一些参数进行及时修正。

新举措


现场技术人员跟踪测量固井水泥浆密度。(图片由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提供)

  《提速方案》围绕“优轨迹、降复杂、提速度、保质量”4个方面,详细制定了12项专项技术措施,但想要将这些技术措施从纸上的文字变为现实,如何有效、一丝不苟地将其落实才是关键。
  钻井是一项融合人员、物资与资金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系统工程,钻井现场千头万绪,尤其是在多项施工同时展开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创新管理扬起高效的“指挥棒”。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前对钻井队伍及相关设备开展“能岗匹配”和“能机匹配”。
  据于洋飞介绍,“能岗匹配”就是要确保人员素质。今年年初,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优选了3支在该项目部以往施工评比中名列前十名的钻井队伍进入达13井区,并对3支钻井队伍中所有施工人员的相关资质开展考核,确保前来的都是有“打硬仗”经验的精兵强将。
  同时,该项目部还组织人员对这3支队伍所使用的钻机、钻头等相关设备进行细致核验,确保“欲善其事”前“先利其器”。这,就是在物的方面做到“能机匹配”。
  而在“能岗匹配”和“能机匹配”的过程中,“田忌赛马”的战略思维应用也在达13井区悄然展开。
  于洋飞说,该项目部按照地层复杂情况,把玛湖油区各区域的井分为ABC三类:A类的井钻井难度最大;B类的井只要进行集中攻关就能完钻;C类的井所在区块有着成熟提速经验,钻井难度最小。
  “我们根据井的不同类别划分人员和装备,既可以避免发生‘小马拉大车’的不利情况,也不能出现‘大马拉小车’式的资源浪费。”于洋飞说,达13井区的井是B类井,在人员和设备不紧张且这个区块急需攻关的情况下,我们把更优秀的队伍放在这个区块,就为提速提供了人员和物资方面的双重保障。
  为了提速,该项目部还从施工流程方面进行优化,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工期等停。
  今年,达13井区钻井队员们发现,每次开钻前验收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一半——
  过去,开钻前,各井队先进行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自查,再由各井队所属项目部、西部钻探玛湖前线指挥部、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等上级部门进行层层检查,每轮检查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检查若查出了问题,还要进行整改,一来一回,仅开钻前验收一项,就需要两天时间。
  据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工程技术科监督管理徐锐介绍,为了提速,该项目部提前介入验收流程,和钻井队一起联合开展验收工作,同时在现场检查期间开展现场帮扶,指导帮助钻井队完善其上钻前的各项细节。“这样一来,在钻前验收环节,我们甚至可以做到当天验收、当天开钻。”他说。

新气象

  在管理上,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尽一切可能简化流程,缩短非生产时间,但只要现场有任何“风吹草动”,达13井区的管理人员不论处在什么环境,总会停下手头的事,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解决现场问题。
  为此,该项目部专门组建了达13井区钻井提速攻坚小组,建立了“达13井区每日汇报”协调群,由项目部工程技术科、达13井区区块长、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西部钻探玛湖前线指挥部、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准东钻井公司、地质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钻井液分公司、固井公司以及海峡能源等11家钻井技术服务单位构成,做到“日汇报、周例会、月总结”和“问题不过夜”,真正做到了全专业、多层次对接机制,形成方案设计、指令提示、视频监控、流动巡井等多方协同的玛湖钻井管理模式。
  “不论哪种汇报和反馈,我们都采取了‘线上+线下’组织人员随时开展的方式。”于洋飞说,这一机制的好处就是可以形成甲乙双方及相关专业方的联合管理一体化运作的格局,便于及时有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作业,促进各专业协同“零衔接”,钻井提速提效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一机制除了实现实时决策一体化、技术研讨一体化,还无形之中形成了数据共享一体化。”西部钻探准东钻井公司达13井区副区块长高义说,例如A钻井队在钻进过程中发现,使用何种尺寸的钻头对三开井段实现“一趟钻”有显著效果,那么就会及时分享这一数据和具体做法,当B钻井队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这一先进做法,提升自身提速能力。
  “大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及时统筹了各方资源、优化方案设计、分享信息技术、细化工作任务。”陈玉说,这种管理融合的机制,让施工单位从原先的仅考虑完成部署的工作量向着自主参与合作转变,大家共同研究制约钻井提速、地质研究等瓶颈问题,最终就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此外,该项目部还在达13井区推行了“六项标准化”管理(包括作业文件宣贯、联合技术交底、技术模板制定、运行曲线跟踪、示范井引领、评价队伍6个方面的标准化)。
  通过这6个“标准化”,各钻井队在该项目部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速提效、平台轨道优化、钻井参数强化、完井工序优化、新工艺试验应用5项重点工程,机械钻速不断提升、钻井工期不断缩短、施工复杂不断减少。
  10月2日,达13井区第三轮水平井DaHW1511井用时48天完井,刷新了达13井区最短钻井周期、完井周期、最快机速三项纪录,钻井提速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我们来说,达13井区钻井提速带来的,不仅仅是钻井工期的大幅减少、钻井成本的不断降低和整个区块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为这一区块乃至整个玛湖油区钻井工艺、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革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叶义平说。

  下篇预告
  思想影响行动,观念决定走向。对达13井区钻井提速这项系统工程而言,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管理创新,更需要技术创新。今年,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的将士们如何在井区一次又一次刷新完井纪录?在每一轮的钻井提速中,他们都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他们又是如何攻坚克难、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的?下一篇《手握“金刚钻”   啃下“硬骨头”——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达13井区以技术创新推动钻井提速纪实》,将为您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责任编辑:王雯婧
​​​​​​​图片编辑:李浩然
本期编辑:张琳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