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金玲 唐新明
9月27日一大早,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二部技术员李平巡检至压缩机房时,径直走到压缩机曲轴箱跟前,仔细检查了它顶部的呼气阀。看到呼气阀正常工作,李平才放下心来。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部位,曾经在此前一段时间里,给该车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头脑风暴”找根由
今年年初,这台压缩机运行时,呼气阀会持续溢油,导致曲轴箱里的润滑油没法正常循环。这样一来,设备的润滑和冷却效果都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过热和设备故障。这不仅影响了该车间设备的正常运行,还浪费了不少润滑油,车间清污的工作量也大了不少。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潜在因素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首先,需要对呼气阀的密封件和阀芯进行详细检查和修复,确保其良好状态和与座圈的紧密贴合;其次,需要调整压缩机的工作参数,如油压和温度,以消除油压过高和过热的问题;再次,还要定期进行润滑油检测和过滤,防止污染物影响润滑效果。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该车间成立了由技术员、班组运行工程师、班长及操作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课题小组,着手制定并实施攻关方案。期间,攻关小组成员多次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最终,大家认为溢油问题可能是由于密封件老化、油压过高、润滑油污染以及阀芯异常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克石化公司员工李平在检查压缩机曲轴箱顶部呼气阀。本报通讯员 苏珍 摄
同时,为了查找问题根源,攻关小组对压缩机润滑系统和呼气阀设备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借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与厂家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呼气阀进排气气流通道为直通结构,机组在运行时易造成油气直排大气,这才导致了呼气阀出现溢油现象。
多次测试解难题
问题成因找到了,那该如何解决呢?
攻关小组经过反复论证后,大胆决定:改造呼气阀的进排气气流通道,同时增加折流板,并在折流板上增加12处立柱,用来增大油气接触面积,起到过滤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方案的可行性,攻关小组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测试,确保改造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的呼气阀改造后,成功应用于压缩机上。
改造后,压缩机运行平稳,呼气阀溢油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曲轴箱内的润滑油循环恢复正常,设备的润滑和冷却效果显著提升。
对于炼油二部员工来说,此次技术攻关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设备改造,更是一次创新创效的生动实践。“我们身处生产一线,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着最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往往能够发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通过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李平说。
激活“细胞”勇创新
实际上,在炼油二部,创新的种子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种下。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了创新思想的沃土。
当时,该车间班组长雷涛结合所在班组的工作特点,大胆创新,提出了“五秒工作法”。当时,这是针对炼化企业基层班组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直至今日,该方法依然是克石化公司“操作受控五要素”的首要“规定动作”。
“以前,我们总觉得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都是高不可攀的,是技术干部和科研人员的专利。其实,只要用心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雷涛深有感触地说。
一个企业,只有每个“细胞”激活了,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克石化公司炼油二部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就能不断释放新动力、新活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