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黄富国 通讯员 杨梅
初秋时分,戈壁油海,云淡风轻,正值油气上产好时节。
在准东采油厂火烧山作业区李晓华站,该站党支部书记白凯凯巡查完联合站后,开始制订近期的工作计划。
“李晓华站不仅留下了老一辈石油人苦干实干、筚路蓝缕的身影,更激励了一大批石油青年解放思想,勇闯油气保供路。虽然李晓华已不在站里工作,但他作为行业内的一面旗帜,身上的劳模精神仍然闪耀着光辉,在站内薪火相传。”白凯凯说。
历经30余个春秋,李晓华站始终屹立在戈壁深处,如同坚守在站内的石油人一样,饱经风霜,却更加挺拔。
打造“虚拟之家”
凝聚团队力量
李晓华站于1988年底建成投产,1994年与火烧山输油队、注水队和保温队三队合建为火烧山联合站,2011年由新疆油田公司命名为李晓华站。
1998年8月,28岁的李晓华来到火烧山联合站,任站长兼党支部书记。
该站距准东采油厂生活基地180公里,生产一线员工住在集体宿舍,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远离家庭和亲人。上班期间,员工家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却分身乏术。
李晓华站部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能不能让大家团结起来,相互帮助?”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李晓华立即行动,组织站内党员干部成立了“虚拟之家”互助小组。员工中谁家里有事,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就像李晓华常说的那般,“大家朝夕相处,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工作。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为“家人”排忧解难是李晓华的工作目标。每一个员工的性情脾气、家长里短,李晓华都摸得门儿清。大伙儿说他是“婆婆”,操心管闲一样不落,哪个员工家里有困难或亲属病了,他都亲自探望,谁家有婚丧嫁娶,他都特别上心。
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李晓华提出了“三心”工作法,即做帮助员工的热心人、做关心员工的暖心人、做了解员工的有心人。他还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大力推行“6S”管理,为员工营造如家胜家的氛围,实现了员工队伍管理从“留其身”到“留其心”的转变。
担任站长期间,李晓华制订了涵盖人事考勤、安全管理、站务公开等内容的“六制一公开”制度,在制度执行中坚持一视同仁,得到了员工的高度信任。
在李晓华的带领下,该站于2001年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石油全国能源总工会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晓华则在201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2018年获评中国石油集团十大模范党支部书记。
现在,尽管李晓华已经离开李晓华站近10年,但他的劳模精神、管理理念等精神财富依旧在李晓华站发光发热。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工作质效
高效的管理模式是打造一流站库的基础。
据白凯凯介绍,李晓华提出“以站为家,构建信息化和谐站库”的工作思路,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全力推行信息化建设,顺利实现了生产工艺自动化、动态监测可视化、站务管理网络化、员工培训日常化、现场办公无纸化的目标,从根本上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推动了全站管理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李晓华站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提升价值为导向,把效果、效率、效益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主要标准,运用“1233”对标管理法,将各节点参数纳入对标管理指标体系。
站内组织技能专家带队前往其他站库调研,对照各环节参数,并学习优秀管理方法;对优秀站库各参数进行分析,结合自身情况提出整改想法,并根据站库自身设施设备、管线承压等现实条件制订追标对策;通过对标管理法压实各岗位职责,将站库交油合格率作为强化精细管理、强化设备运行管理、强化系统参数管理,实现3大系统指标提升的目标。
2023年,李晓华站交油合格率达100%,站库集输处理单耗达1.59千克标煤/吨,污水处理单耗达0.40KW/m^3,注水用电单耗达5.1千瓦时/立方米,各项指标均处于公司前列。
随着产量的上升,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长。李晓华站自上而下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以体系管理为主线,以建设安全站库为方向,围绕全年QHSE业绩指标,全面构建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安全管理网,具体实施突出“严、细、治、实”。
李晓华站全员上下认真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报警参数管理;建立风险防控清单,以HSE体系工具为抓手,在现场生产管控中坚决守住“七条红线”;将安全环保治理作为核心工作紧抓不放,强化安全环保隐患的排查工作,并严格把控重大危险源;坚守“站以人为本、人以站为家”的家文化管理理念,将员工健康管理与员工培训考核紧密结合,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023年,李晓华站获评集团公司HSE标准化先进基层单位。
强化人才培养
增强员工能力
人才是油气生产的重要支撑。
李晓华站从员工学习需求出发,制订站队年度培训计划,利用站内练兵场开展“人人都是小讲师”培训活动,突出会生产操作、会异常分析、会设备巡检、会风险辨识、会应急处置“五会”要求,重点针对新转岗、新入职的“两新”员工制订“基础+个性化”培养机制。
“我们结合生产实际,本着岗位大练兵、以岗促学习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边干边学的‘干着学’培训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让员工快速适应岗位。”白凯凯说。
李晓华站获评集团公司HSE标准化先进基层单位后,站内员工在站前合影留念。(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为充分发挥专家的“排头兵”作用,李晓华站安排站内专家、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开展模拟演练等现场教学,鼓励员工与攻关团队一同完成QC成果,增强员工参与感、成就感、荣誉感。
吾斯曼江·热西提普通话说得不好,书写也成问题,屡次考核不过关。站内高级技师主动与他结成对子,手把手地教他学普通话、学采油基础知识、学基本岗位操作。掌握基本操作后,吾斯曼江·热西提积极参加各类大赛,在短短2年时间内完成了从跨专业转岗的技术小白到高级工的转变。
人才的涌现往往呈现扎堆、集中的特点,李晓华站的维修班也是如此。维修班组与李晓华站同发展、共进步,15名员工中有党员6人、技师3人、高级工11人。维修班于2005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获得国家专利6项,目前有3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以维修班为依托,李晓华站成立技师工作室,专门解决站内的疑难杂症及厂级、作业区级科技论文、QC成果、挖潜增效项目、创新发明专利等科技任务。
近年来,李晓华站党支部培养的徐千贻、朱成立、刘勇等先后成为新疆油田公司技能专家、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全站为准东采油厂输送各类人才30余人。
截至目前,该站员工完成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获得新疆石油协会、新疆油田公司奖项;发布QC成果20余项,有6项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通过多年挖潜增效、科技成果、五小成果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精品站库
“有事党员要冲在前面。”这是李晓华在时,李晓华站就已经确立的传统。
2015年6月15日,十年不遇的山洪突然“侵袭”李晓华站。大量洪水从李晓华站新建事故池、锅炉房方向涌入站内,逐渐靠近作业区危废品存放点。危难时刻,在站内党员带领下,所有员工奋不顾身跳入浸过腰际的洪水,与洪水展开时间赛跑,打赢了这场抗洪保卫战。
为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打造标准化站库、树立高质量旗帜的目标,李晓华站探索形成了“1+2+X”的党建工作模式,即1个党支部战斗堡垒,带动2个党小组,围绕站区重点工作开展“X”项攻坚,保证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工作。
李晓华站党支部将支部工作向班组下移,5名支委结合业务分工下沉至2个生产班组,并根据2个班组不同特点组建形成“支委+专业组+高技能人才+班组”的融合式党小组——
第一党小组围绕站库安全工作,开展以“安全标准生产”为主题的集思广益活动,针对机泵安全平稳生产的问题,为近百台机泵、容器、油水罐制作了“身份证”,精细化管理每一台机泵,并制订“一听、二看、三查、四整改”的设备巡检方法。2023年,站内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5%,节省设备维修费用近10万元。
第二党小组有企业技术专家、特级技师等6名高技能人才,便以“站库高效运维”为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助力作业区注水示范区建设。该党小组对罐区、多功能装置放水管线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大罐放水速度慢影响外输交油的问题,圆满完成全年27.6万吨产量。在保证水质合格率达标的同时,该党小组制订了《破乳剂的用量优化》方案,节约破乳剂费用45万元。
多年来,李晓华站党支部认真落实准东采油厂、火烧山作业区党委工作要求,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站库管理各个环节,设计考核评价机制,全员参与修订人事考勤、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形态、奖金发放、表彰奖励等相关制度,实现了党建业务与生产经营业务深度融合。
借鉴项目化管理理念,李晓华站党支部以“党建+项目”为载体,开展“三榜促五星”活动,形成“党建+站内疑难杂症我负责”“党建+提质增效我来干”“党建+创新创效我牵头”的态势,切实激活了党建生产力。
“我站将赓续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力争在QHSE标准化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新成绩,实现站库高质量发展,助力作业区产量节节攀升,为建设现代化百万吨综合性能源采油厂作出积极贡献。”白凯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