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诗词|阿伦:致敬这片 以石油命名的土地(组诗)

2024-08-28  

●阿 伦(新疆三联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黑油山

一场地壳运动,轻易撕开——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从白垩纪深藏至今的惊天秘密

突围岩石穿越地层的情澜

用排比的修辞

将誓言在天地间描绘成

一座黑油山

这是点亮夜的燃油

这是轱辘飞旋的动力

这是到乌苏能兑换米面的

液体黑金

1951—1955年,仿佛

只是天地鸿蒙前的一场激烈争论

地质专家睿智的火炬下

肤浅的荒芜外表

再也无法掩饰一片土地

内心的丰饶

世界绝不会想到

13米高的墨黑油苗,竟然

点亮了新中国光明之路的

恢宏序章
 

克一号井

阳光,悄悄越过加依尔山之巅

倾泻在克一号井广场的

“1955.10.29”

入伏的热烈和“开拓者”

穿越时空拥吻出的火花

在油浪中铺开空前的宏大叙事

第一个油泡

第一座井架、第一株石油树……

钢铁之躯在坚硬地层

倔强地扎出纵横如网的根系

涅槃的基因,终于

在戈壁绽放出第一树“宝石花”

“1955.10.29”

不只是个定格的时间

它是共和国石油长子的生日

这座石油城奠定的基石

探寻红色血脉的唯一索引

荒原和石油人

所有的梦想之旅都从这个起点

出发……
 

朱德题词

桌上的宣纸

是秋风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轻易铺展的浩瀚戈壁

又像在指挥部

煤油灯下摊开的一幅战区地形图

握过刀枪的手

挥毫走笔总是撇捺生风自带锋芒

千军万马的呐喊和嘶鸣

从字里行间潮水一般由远而近……

战号红旗的呼唤与招展

已然发起一场没有枪声的战争

未干的墨迹,恰似

黑油山渗入戈壁的低凝油

力透纸背地

诠释着一种一触即发的波澜壮阔

3年建成新城

是4万人用热血创造的荒原奇迹

这份墨宝更像朱总司令

写在油城人民心间的一份

产业报国宣言
 

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

好多人关于1987年的记忆

是一部《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电影

但很少人知道,29年前

石油战线上,新中国第一支女子

钻井队

8个民族,42名妇女

从16岁到29岁

钻井队指导员吴淑华也才21岁

3个月人人识字超过五千个

10多天掌握接钻杆、起下钻等

钻井技术

她们没有胭脂、口红

她们用第一口井出的油往对方

脸上抹

她们的男人奉献在一线

她们的孩子托付给了同事的

家属、老人……

狂风飞沙没有班车

她们就怀里揣几个馍馍背上

行军水壶

手拉手顶着风往井上走

口渴无水了就喝两口柴油机的

循环水

抬钻杆、扛水泥、上井架

打大钳、握刹把、拉矛头……

那可是用血肉之躯倔强撑起的

半边天

一场钢铁与岩石的碰撞

一场柔弱双肩与荒凉戈壁的较量

她们创造了月进尺上千米

3年钻探80多口油井的石油

战线奇迹

朱德、康克清来了

来到了三八女子钻井队

吴淑华、卡依霞·可可思汗去了

去了北京颁奖台

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人们都记得——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

《战争让女人走开》

同样应该铭记——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的

事迹纪录片
 

英雄井

成吉思汗山风中的俯瞰里

一座年轻的城

恰似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被岁月遗落的一段的史前文明

惟有一座英雄井

像连着地心的动脉

见证着这片土地历经的春秋风雨

1958年4月8日萌芽

8月29日诞生

骆驼刺、风滚草没有忘记你

梭梭、红柳没有忘记你

油城人、全国人没有忘记你

——新中国第一口日产百吨

自喷井

英雄井不是普通的风景

石油人恰似相连的钻杆

一代一代人的无私奉献与执着坚守

让这口英雄井

从60多年风雨中蓬勃走来

生生不息
 

滋润一座城的母亲渠

克拉玛依

一位在艾青诗意中走来的

沙漠美人

一座在吕远旋律里家喻户晓的

戈壁新城

一片以石油命名的土地

它每走一步

朝晖逆光都能读出黑油山的影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

它五行缺水的生命之初

同样离不开一条母亲渠的滋润

找油采油的波澜壮阔

反衬着寻水引水的筚路蓝缕

钻井采出的地下水

激发了石油人逆天改命的灵感

大锤钢钎十字镐加铁锨

放炮炸山刨石挖土肩挑手抬

9处穿山77.5公里的百克暗渠

植入了11个石油工人的生命

献出了第一代克拉玛依人

热血和青春的

百克暗渠

没有你的低吟浅唱

就没有克拉玛依今天的阔步

高歌……

责任编辑:胡怡颖
本期编辑:杜明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