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讯(通讯员 许洁)截至7月30日,采油一厂四二区J129井区热水驱试验已注热74天。目前,注入水温度65摄氏度,3个井组累计注水量7279立方米,平均每日增产油量6吨。
采油一厂员工对热水驱试验井组油井进行憋泵操作。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王彦容 摄
因其高粘度、流动性差等特点,稠油开采一直是油田开采中的难题。多年来,采油一厂稠油生产以蒸汽吞吐、蒸汽驱为主要开发方式,但所产生的费用居高不下。今年,该厂选取原油粘度较低的J129井区为样板,首次尝试热水驱试验,增油效果初显,并且由于热水来源为稠油采出液净化水,费用较低。相比蒸汽吞吐,吨油耗汽可减少11立方米/吨,费用减少1000元/吨。
J129井区冷采井自1990年开始陆续投产,1996年日产油量达到峰值160吨左右,但由于J129井区冷采区地面无注汽系统,且冷采井均为稀油井口,无法蒸汽吞吐。103口冷采井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递减较快,无法长期稳产,油井陆续因低产低能关井,目前仅开井19口,日产油量19.8吨,开井率仅18.4%。
开井率低但单井产量高,如何找到这类稠油热采提效的发力点?科研人员对流体性质、剩余油分布、注采井网等关键内容逐一摸排,希望找到破解难题的蛛丝马迹。
科研人员从油藏的黏度、温度等数据中找到突破口:“冷采区原油粘度较低,绝大部分井50摄氏度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低于200毫帕·秒,具有冷采能力。但由于递减较快,无法长期稳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因此,为实现冷采井长期生产,且进一步动用井间剩余油,本次计划优选冷采井开展注热水试验,温度65摄氏度左右。”
“注热水给稠油升温,能大幅降低其黏度,打造一条原油流动快车道。”采油一厂地质研究所稠油动态室工作人员秦园介绍说。
综合考虑井网完整性、注采连通性,以及原油粘度、油层厚度等资料,科研人员选取43202、43118、42048等三个井组优先开展热水驱试验。同时,为了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他们依据周围油井的连通情况,实施水井补层措施,再根据复开油井生产参数确定地层破裂压力、最大注入压力和单井注水量。
“后续,采油一厂将持续跟踪试验效果,掌握试验数据,为技术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秦园说。
编后
在采油一厂四二区J129井区,一场关于稠油开采的革命性尝试正在悄然进行。经过74天的热水驱试验,不仅注水量稳步增长,更实现了日产油量的显著提升,这无疑是稠油开采领域的一抹亮色。
科研人员面对稠油的高粘度挑战,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大胆创新,利用热水驱技术为稠油开采打开了新的大门。这一尝试不仅降低了开采成本,更展示了科技在能源开发中的巨大潜力。我们坚信,随着试验的深入和数据的积累,热水驱技术将在更多井区得到应用,为新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何沐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