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籽籽同心”,凝聚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深化理论学习。通过党委(党组)会“第一议题”学、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举办讲座精品学等形式,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内容。2023年至今,市、区、街(乡)三级党校累计举办培训班373期,培训党员3.6万名,全市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四微”学用活动1.8万场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加强干部教育。举办“新时代油城干部大讲堂”,邀请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家来克拉玛依实地授课。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邀请自治区民委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授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研究阐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天山研究院、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开放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课题调研,为克拉玛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二、聚焦“春风化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群众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案例评选。举办“新时代的偶像《功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原稿展”,全市270余家单位3.5万人次参展。深化“法治进学校”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举办移风易俗宣传教育16场次,受众1200余人次。建设“石榴籽”小课堂35个,开展活动600余场次,受众两万余人次,真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大典型示范引领。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型事迹展演活动,全面展示各行业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2023年,克拉玛依市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人,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纳入全市宣传工作要点,重点打造“采访线”工程,梳理采访点位23个。统筹主流媒体常态化开设“团结稳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栏专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刊播各类宣传报道1000多条次,克拉玛依市60余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相关报道登上中央、自治区主要媒体。与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环球人物》杂志社合作,推出城市特刊《克拉玛依之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
三、聚焦“美美与共”,汇聚中华文化之美浸润各族群众心灵
深耕文化精品。2023年9月,新疆诗词学会授予克拉玛依市“中华诗词之市”,克拉玛依市成为全疆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克拉玛依河景区非遗集市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遗集市。动画片《克拉和玛依历险记》在全国院线公映,动画系列剧《克拉和玛依》、书法作品《红心永远向着共产党》等作品获得第七届“天山文艺奖”,充分展示了克拉玛依市文艺创作的高水准。
拓展文化交流平台。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打造的沉浸式剧目《博物馆之夜·岁月》展现了克拉玛依各族儿女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成为克拉玛依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百日文化广场”等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活动2770场次,惠及群众116万人次,让各族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四、聚焦“润物无声”,搭建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深化思政课程内涵。制定《克拉玛依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对共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少年基础。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23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筑基”工程之中华经典诗词、中国象棋等进学校展示活动523场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各族青少年心田。
加强青少年“筑基”工程。积极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确定11个单位为校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校外教育活动69场次6000余人次。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诗词、中国象棋等进学校展示活动523场次。实现学前教育、大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126场次,覆盖8000余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