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健康故事丨一封来自首都的感谢信——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医生孟璇救治北京患者的故事

2024-07-12  

孟璇为市民义诊。(图片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提供)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邓皓洋 通讯员 邓雨欣  
  “有些人注定会相遇,有些事注定会成功。”
  人到中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孟璇的感慨多了起来。他推了推滑到鼻头的眼镜,用医学生的理性思维,冷静地梳理了自己十余年的职业生涯。最终,用这么一句颇有宿命论的句子结束思考。
  他越来越确信,自己和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有一种特别的“共生”关系:他人生很多的起落沉浮、喜怒悲欢,以及难忘、思悟、沉淀,都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紧密相关。
  他甚至觉得,他注定要收到这封感谢信,它可能来自首都北京,也可能来自边陲小镇,撰写者是千千万万个无名患者,而指名道姓的“收件人”绝不仅仅是他。
  “是我们。”孟璇说。

与君有约

  6月7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三科病房。
  “等你好了,欢迎来克拉玛依玩!”孟璇热情地邀请。
  “等我好了,一定去!”脑梗死患者杨好(化名)咯咯地笑着回应。由于刚开始第二个疗程的康复训练,杨好说话还不算流利,像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孩子,一字一顿,带着浓厚的“京片子”味。
  “都说新疆特别美,东西也好吃,等她好了,我们一定要亲眼看看‘大美新疆’!”杨好的爱人赵安(化名)在一旁兴奋地规划着未来。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尽兴,欢声笑语逐渐盖住了病房的仪器声。
  孟璇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杨好今年42岁,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她今年3月9日突然发生急性脑梗死。由于梗死面积较大,康复难度很高。幸运的是,经过一个疗程的康复治疗,杨好的病情有了很大改善,孟璇打心眼里为她高兴。
  “孟大夫,您等等!”赵安叫住查房结束准备离开的孟璇,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折叠整齐的信封,双手递给他,“这是我替爱人写的感谢信,您收下。”
  杨好笑盈盈地看着孟璇,轻轻地点了点头。
  尽管已经收到过很多次感谢信,孟璇还是不擅长应对这种突然而至的高光时刻。复杂的感情在他的内心翻涌,最终只有“谢谢”二字脱口而出。孟璇弓着腰,像领奖牌一样,双手接过感谢信。
  今年3月,孟璇作为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第一批康复人员,远赴国内一流康复医院——北京博爱医院进修。为了提升自己制订脑卒中、脑外伤精准个体化康复方案的水平,孟璇选择到该院的优势学科——神经康复三科学习。
  和以往进修学习不同的是,孟璇此次的身份不再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应用为辅的“进修生”,而是作为该科室的一名医生,真正参与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来,需要独立接诊患者、制订康复方案等,在实战中提升自我。

与君共战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康复医院,北京博爱医院接诊的患者来自五湖四海,且以危重症患者居多。在紧张而忙碌的日程安排中,孟璇很快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3月11日,孟璇第一次见到杨好。
  那是杨好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大面积的脑梗死导致杨好的运动、语言神经受到重创,她大脑50%的神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做完取栓手术后,杨好被送至北京博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刚住院时,杨好完全无法行动,听不懂话,也无法表达,几乎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这种陌生的感觉进一步放大了杨好的无助、恐惧和焦虑,她拒绝和医生交流,拒绝进行一切康复治疗。
  “那段时间我的爱人情绪很低落,经常控制不住流眼泪,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赵安的字迹清秀,行文流畅,读到这时,孟璇的眼眶也湿润了。
  这是一场无法预料结局的苦战。由于个体差异化很大,脑梗死患者究竟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医生也没有十足把握。当务之急,是找到“战斗”的突破口。
  孟璇从不吝惜自己的休息时间,他一有空就到病房去,一边鼓励杨好,一边仔细观察她的反应,并将杨好的一些细微动作记录在笔记本上,反复分析思考。
  在观察中,孟璇发现,比起毫无起色的语言训练,杨好的运动功能恢复得还不错。“她的手有抓握能力,如果能帮助她先恢复运动功能,那么对后续的语言和认知恢复也会很有帮助。”经过科室讨论,孟璇为杨好量身制订了“运动治疗为主,语言康复为辅”的治疗方案。
  “别害怕,你会好起来的,我们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不管杨好能不能听懂,孟璇时常在她耳边温柔安慰。真诚的关怀突破疾病的障碍,直抵患者的心灵。杨好不再抵触,开始配合治疗。
  事实证明,孟璇的方案是正确的。
  “随着治疗的稳步推进,我的爱人逐渐能坐稳了,慢慢地能站了,甚至能走了,她很高兴,也更愿意配合治疗……”孟璇的心情随着赵安信笺的内容,跌宕起伏。

与君同欢

  6月3日,孟璇准备下班,经过病房一楼的空地时,突然被人拦住了。
  “你在这干啥呢?”孟璇推了推眼镜,拦他的人居然是杨好。
  杨好一手拎着羽毛毽子,一手示意孟璇过来。
  孟璇赶紧跟了过去。
  杨好双眼紧盯上下翻飞的毽子,身体随着毽子的起落灵活转动,时而轻盈跃起,时而稳稳站立,眼睛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那一刻,孟璇几乎忘了杨好还是一位尚处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他不由自主地为杨好竖起了大拇指:“真棒!太厉害了!”
  不久之前,杨好基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孟璇乘胜追击,在原有训练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文体康复和音乐治疗,将打乒乓球、踢毽子、听音乐等文体活动融入杨好的日常康复中。这一变化激发了杨好的兴趣,她的训练积极性明显更高了。令孟璇更加欣喜的是,运动功能的提升间接促进了杨好认知和语言功能的恢复,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她从完全无法交流,慢慢地可以理解对话并用短句、词汇进行沟通。为了让杨好更快回归社会,孟璇还根据她的工作岗位特点为她制订了个性化职业康复方案。
  “对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看着患者一天天变好更令人幸福!”孟璇忽然想到了自己治疗的第一位患者。
  那是2011年,他刚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工作不久,被委派到乌尔禾区坐诊。他用1个月的时间为一位饱受胃病折磨的老太太针灸,临别时,老太太高兴地拍着肚子说:“谢谢您医生,我现在吃饭可香了!”
  直到现在,他都记得老人眼里的光。这个光和此刻杨好眼里的光一样闪耀。他不由得感叹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领导多年前的策略,感叹选对一条路到底有多重要。

与君共荣

  “世界最出名的医院之一——梅奥诊所并不是位于大都市,而是位于一个小镇上。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持之以恒,也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康复医院,造福千千万万位患者。”2017年,以“治康相诊、治康相益、治康互补”为理念的全疆首个康复医院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院领导在会议上的一番发言,让孟璇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医针灸专业出身的孟璇正式转向神经康复领域。这些年来,他多次被派往国内知名医院学习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神经康复融会贯通。
  7年过去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从一株幼苗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帮助数万患者重获自由。而孟璇就像这棵大树中的一根枝丫,在树干的滋养和庇护下不断向上生长,如今也能为患者投下一隅清凉。
  “我的爱人现在可以简单交流了,这对于我们这个小家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感谢孟璇医生的付出。”赵安在信中写道,得知孟璇是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医生,且不久就要结束在神经康复三科的进修后,他和爱人决定撰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孟璇和医院的感谢。
  话语朴实无华,却字字打动人心。
  读完感谢信,孟璇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为自己高兴,为杨好一家高兴,更为自己身后的“大树”和数百个和他一样奋斗在康复一线的“枝丫”高兴。
  他将这封珍贵的感谢信夹进笔记本里,并郑重地记下10个字:未来,与君共勉,与君共荣!
  编后语
  医生孟璇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之间的关系,恰如一棵大树的枝丫与树干的紧密联系,这种“共生共荣”的纽带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的相依,更深刻地体现在精神与使命的共鸣上。在共同面对医疗挑战、患者康复的征途中,他们携手并肩,经历了风雨的考验,也共同沐浴了阳光的温暖。
  孟璇作为这棵大树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与价值,为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该院也为孟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与资源支持,助力其在医疗康复领域不断前行,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梦想的双重飞跃。
  “与君共荣”不仅仅是一句承诺,更是孟璇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它象征着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与变化,孟璇与该院都将保持紧密的合作与默契,共同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带去更多康复的希望。
  我们期待,这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医疗领域实现良性循环,持续而深远地滋养着克拉玛依医疗事业的每一寸土地,成为推动全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唐艺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