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多(克拉玛依市福欣苑小区)
不知不觉,时间似静默的河水,在我们或忙碌或悠闲的日子里悄然淌过,一去便再不回头。
告别曾经的工作岗位已有半年,每次路过包揽了我所有青春年华的采油一厂,心里总不免有些五味杂陈。也许是因为不曾好好地告别过,也许是因为还有一些没来得及分享的情感,当这些汇集在我心里,就像是一篇还未完成的稿件,在每个心思放空的夜晚若隐若现,使人难安。
在退休倒计时的那几天,我的腾讯通似乎比往日更加繁忙,有几位认识的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年轻通讯员,希望我能将之前写下的稿件打包发给他们,用来参考启发写作思路。这让我有点“汗颜”,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这么多人认可。不过,做宣传工作的这五年,我确实是有一些心得的。
于是,在此时,希望我将要写下的这些文字,能够帮助一些年轻的同行者点燃创作的火花,也能够使我将心里一直搁置的省略号换成代表圆满的句号,抑或是代表祝福的感叹号!
关于构思。很多通讯员认为,写出一篇好稿件,构思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当你面对真正能触动你内心的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时,当你想让这些事或人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你是无需构思的。此时的你是激动的,有一挥而就的冲动,那就顺着感觉写好了,不要遏制你心里的情感,甚至要放大它,渲染它。只管尽兴地写,由你笔尖流露出的情感,读者可以感觉到,从你心里澎湃而出的感情,会让人与之共鸣。
关于素材。素材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也许是你不经意间听到的聊天,也许是工作群里似乎如常的工作安排;也许是偶遇的一线员工的晚归,或是看到他们数日驻井后疲惫但乐观的笑容;也许是大家随手拍下的一张照片……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
如果对于你来说,这些故事不易挖掘,那么有些渠道你值得拥有——
一是你要“潜伏”在各类工作群中,除了专业组,一定要有班组群。留意班组群里大家聊天的内容,找到那位工作量最大的或者是工作态度最认真的员工,抓住他们的只字片语,带着你的情感深入采访。也许,这就会诞生一个平凡但是会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是要会捕捉和记录每次例会中出现的亮点。也许是一个数据,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表扬一个人、一件事,这些都可能是你想要获得的新闻线索。会后及时跟领导和同事进行沟通,如果可以报道,那么就开始采访。特别要注意的是,会议中,领导或者同事们说出的一两句“金句”,记在你的素材本上,总有一天会用得上。
关于采访。现在,重头戏来了,当我们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何进行采访呢?大体来说,是有套路的,基本问完三个问题,就是一篇完整的稿件框架。一问这件事怎么发生的?二问你是如何做的?三问做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在正式采访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有些师傅不善言辞,必须得依靠我们的有效引导,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件事一无所知,是没有办法深度采访的。因此,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件事的大概过程,以及主人公在这件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件事带来的积极意义。当采访对象“词穷”的时候,我们要适时抛出所了解到的内容,向他进一步求证或追问,这样才不会出现采访僵在半途的尴尬。
采访过程中,态度一定要热情真诚,要对采访者所讲述的内容保持从头到尾的关注,可以将自己所知的他人对这件事或对他(她)的正面评价毫无保留地转告,以激起被访者更大的讲述热情,从而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挖掘细节。很多通讯员采访时,觉得内容已足够丰满,但是等到真正开始写的时候,会发现可能写不到800个字,那是因为忽略了细节,细节才是撑起整个故事的灵魂,打动我们的也往往是那些细枝末节。但是,越是专业的事情,细节越不能出错,因此完稿后一定要请当事人审阅,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采访过程中,一定要会顺藤摸瓜。你可能做好了采访前的充足准备,也罗列好了一系列必须要问到的问题。但是当真正面对采访者时,可能问完了所有的问题,仅仅也只过了半个小时。明明所有问题一个不落地问了,受访者也回答得很负责,但是我们依旧觉得没有值得写的东西,空有一个骨架,却没有“肉”。
所以建议大家,在采访时一定要发扬追根究底的“八卦”精神,当对方讲到重点时,不要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我们要顺着他的话题内容一直往下问,问得越细越好,问得越专业越好——跨专业的采访一定要录音。一定要问到面对困难与波折时当事人的想法和他当时的心态,在实践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挫折,以及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总的来说,采访时一定要有侧重点,并不需要把所有罗列的问题全部问完,而是要采访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藏,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聆听,当我们用语言开发出一座宝藏,当我们用语言挖掘出那些闪着微光的故事,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有力量的通讯员。这种力量,会令我们的世界也因此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