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叶子 通讯员 兰天
2008年,正式启动数字城市建设,并建成国内第一个投用的“数字油田”;
2009年,推动数字城市硬件设施平台建设;
2010年,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
2016年,成为新疆首个开通4G网络服务的城市,荣获“2016 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2019年,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渲染基地;
2020年,承接自治区数字化改革任务,“智能油田”项目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的试点;
2024年,全面统筹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克拉玛依、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规划和建设,构建符合克拉玛依数据特征、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数据基础制度。
碳和水冷数据中心于2022年投用,是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的第五座数据中心,也是全疆首家采用板式水冷散热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项目规划总机柜数1万个。(资料图,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克拉玛依,这座昔日的“石油之城”如今正在乘“数”而上。
自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克拉玛依市信息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充分发挥信息化发展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目前,克拉玛依市正在向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阔步前行。
打造数字经济核心载体
数字经济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赛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3年,克拉玛依市召开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努力把克拉玛依建设成为全疆领先的数字化发展高地。“数字克拉玛依”的建设蓝图更加清晰。
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基层作业区生产指挥中控室里,监控人员正监控各油井、场站、锅炉等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目前,新疆油田智能化设施设备已经在基层作业区、场站、联合站广泛应用。(资料图,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基地、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成为新型计算产业基地首批共建企业;中科天极(新疆)空天信息有限公司、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成为智能网联车基地首批共建企业;建成西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动漫渲染基地,部署渲染节点达20000个,参与渲染影视剧作品3000余部,开通西北地区第一条直达北上广的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天山云·中小企业云平台”向全疆推广,上线提供服务的应用达100多款,近2000家企业使用;去年年底,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新疆分中心正式揭牌,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数据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各方在数据共享、技术研发、产业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今年,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更是好消息不断——
3月12日,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当天,该公司和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网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和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相关各方将在智算中心建设、人工智能、能源循环利用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3月14日,中国移动新疆公司正式启用全疆首个、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新疆移动(克拉玛依)智算中心。该智算中心利用算力网络全光底座,让超低时延圈覆盖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中亚。
云计算正成为推动克拉玛依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催化剂。
打造智能制造项目基地
作为克拉玛依市支柱产业,石油石化产业近几年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化建设。
新疆油田公司“数字油田”项目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实施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物联网单井覆盖率由21%提高至89%;独山子石化公司被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不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国内炼化细分行业首家实现炼油与化工生产运行系统与装置同步投产的企业。
与此同时,依托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园中之园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克拉玛依市引进电子产品制造、智能抽油机设计、智能农机设计等智能制造项目落地。
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右)在2023年上合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展会现场与客商交谈。(资料图,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李浩然 摄)
新疆金牛能源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本地研发和生产基地、投入资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利用本地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深入现场一线不断了解用户痛点,开展油田数字化转型和其他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及推广。
此外,无感知配置技术、低冲次位移采集技术、物联网设备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克拉玛依市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克拉玛依市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培育数字时代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城市插上“数字翅膀”,奋力写下因地制宜锻造新质生产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