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光明日报|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进原始创新

2024-05-30  

  【科学随笔】 

  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频出。比如,清华大学团队日前研制出全球首枚干涉—衍射异构集成智能光计算芯片,可实现每秒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的通用智能计算,效能较其他智能芯片超出2~3个数量级,适用于现实世界中的高级AGI应用,这个重大原始创新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奠定了基础。

  原始创新是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对破解重点产业“卡脖子”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49838.12亿美元,是美国的1.8倍(位居第二),日本的6倍(位居第三),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面临“卡脖子”难题。面对当前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必须凝聚人才智慧、整合创新资源、提供制度保障,加速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我国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首先,科技战略部署应有“顶天”思维。即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组织行业内顶级科学家、企业家等科技一线精英制定近中远期战略部署,把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其次,科技战略部署应有“立地”意识,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对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具有先导性、引领性作用,要不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优化基础学科布局,从科学源头和技术根部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再次,科技战略部署应有“务实”精神,时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科技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做实用、管用、好用的研究。

  实现科技攻关必须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必须充分发挥好人才这个第一战略资源的作用。一是应纵览全行业,聚焦重点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前沿竞争热点领域,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灵活组建攻坚团队,形成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大合力。二是应统筹多方力量的优秀科技人才。三是应放眼全世界,面向港澳台及国外顶尖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产业技能尖兵等高端科技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用才、留才政策,壮大科技攻关人才队伍。四是应以高质量教育涵养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几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度合作,挖掘并培养“新赛道”基础研究人才及特色尖端人才,构筑中国科技尖兵“蓄水池”。

  加快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是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与能力的关键举措。首先,应坚持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科学统筹、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其次,应厚植开放科学理念,打造开放创新生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多方协作搭建开放科学平台,分级分类有序推动科学数据、科学基础设施等开放共享,建立健全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协调机制,化解科技创新重复、分化等问题。再次,应坚持有组织的科研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正确处理好个体需求与兴趣驱动的“小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导向的“大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强化原创导向,催生更多变革性、颠覆性、引领性研究成果。最后,应以合作共赢理念和全球视野主动布局,为全球顶尖人才来华开展基础研究搭建平台,增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凝聚、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建立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加快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符合科研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实际的科技评价体系,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个不同环节制定分类别、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二是深化人才遴选机制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论英雄的考评激励机制,着力清理人才评价行政化、功利化倾向。另一方面,应有序推进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激励有能力、有担当、想干事、能干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领衔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此外,还应培育有利于激发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出的科技创新生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把基础研究的“冷板凳”坐热,充分释放自主创新潜能。

  总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积聚力量加速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必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周密部署。

  (作者:刘菲 谷奇峰,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