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文艺评论丨赋予自然之灵魂——读张映姝散文集《空白之地》有感

2024-05-13  

●杨勇

  《空白之地》让我感受到了“三美”。
  一是和谐之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共融的。《空白之地》向我们呈现了张映姝倾听自然、置身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写作状态,也表现出将自然视为自我精神家园的意识。
  书中写道:一群绵羊在山坡上吃去年干枯的草,三五只牛卧在两群羊之间的坡地上,三匹马在远一点的野蔷薇丛边的坡地上站着等等场景,带我们走进了一幅幅立体的、动态的、鲜活的油画中!在这里,所有生灵都包含一种特殊的生命能量,作者通过让自然表演,让自然讲话,让自然思考,构建了一种健康的、人与自然沟通交流的生命共同体,这既是一种理想主义,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生态,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的丰富感受和深度思考。
  二是意境之美。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自然是万物之本,融入自然的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爱自然山水是中国文人的传统。聆听自然、感悟自然、寄情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特有的风骨。
  《空白之地》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雅玛里克山、南山、哈熊沟等成为作者的心之所想、笔之所向,闪烁着美妙、神奇、诗意、灵性的光芒。作者与自然在同一个脉搏里跳动,在同一个音波里起伏,字里行间跃动着自由生命与自然拥抱、大地山川与自我合一的纯粹的文学审美状态。
  三是真挚之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自然、亲和山水、天人合一的思维,蕴含着朴素的自然哲学,经过长期的丰富发展沉积,汇入中国人的精神脉系。
  本书既有原生态描绘自然界盎然生机的作品,又有细腻、诗意化的体悟笔触,呈现出作者和自然的深度对话。
  在一定意义上,作者以生态之美的文学视野写出了独属于个人的生命境界和生命形态。特别是为“帕米尔玫瑰”“绿法师”“黑法师”等多肉植物赋予生态意识的脉搏和心跳,使自己与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平衡体。
  书中的文字流露出我们人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将自己与森林、江海、草原、沙漠或动植物等量齐观的生命观,引导读者要怀着“生态良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将“小我”与生态系统的需求融合起来,达成一种“生态自我”。

责任编辑:聂梦婷
本期编辑:唐艺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