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4月10日,随着午间放学铃声响起,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的食堂“‘励耘’餐厅”渐渐被师生的欢声笑语填满,美食档口前陆续排起了长队,几十种现制菜品香气四溢,一旁的就餐区座无虚席。
当天是该校食堂升级改造完工后首次投用。
一名学生在面食档口打餐。通过透视明档,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食品的制作过程。克拉玛依融媒通讯员 白海 摄
为了严防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学校食堂规范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餐”“营养餐”,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于1月起对该校食堂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通过创新运营模式、丰富餐品种类、改善就餐环境、提升文化内涵等多种举措,使食堂实现“分类清晰、明厨亮灶、智慧管理、营养丰富、文化浸润”的目标。
明厨亮灶的智慧食堂
走进食堂,餐厅宽敞明亮,不同档口为师生提供涵盖各种菜系、品类的美食,不仅兼顾学生的口味和喜好,也满足了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营养。
满堂的青翠绿植和土培、水培花卉点缀在整齐摆放的崭新餐桌椅之间,仿佛形成了一个室内植物园,为师生们带来了更舒适的就餐体验。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改造后的食堂共有14个档口,分别于早晨8时至10时、中午13时30分至14时40分、晚上18时40分至21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最多可同时容纳2000名师生就餐。
自助选餐计费、“刷卡”“扫码”“刷脸”支付、后厨全覆盖监控……该校加强落实“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食堂”,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透视明档直观地看到食品的制作过程,通过监控大屏全方位掌握食品制作、存储、分发等环节的情况,还能通过手机APP查看用餐消费情况、进行餐品预定。
传播知识的文化食堂
除了最大程度提升师生用餐体验,该校还本着“全资源课程化”“全视界课程化”的原则,在改造食堂的过程中融入“环境育人””生活育人”的理念,推动食堂从单一的供餐功能向多元化、教育型空间转变。
食堂墙壁上张贴着有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标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修身养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架上摆放着涵盖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多种领域的典型模型,从犁、锄头等农耕工具模型,到蒸汽机等工业生产设备模型,学生在进餐之余,可以深入了解各类生产工具的功能与演变过程,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用餐间隙,一名学生观察地理模型。克拉玛依融媒通讯员 白海 摄
地形地貌立体模型、地球仪等地理模型摆放在食堂的显眼位置,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餐厅隔断被做成了书架,上面陈列着文学作品、人文社科读物等多品类书籍,学生在用餐间隙可以随手翻阅,既填补了碎片化时间,又充实了精神世界,不但能够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好习惯,还能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食堂内安装了8台大屏幕电视,在学生用餐时段播放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新闻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关注国家发展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有效衔接,使食堂不仅是满足师生饮食需求的场所,更成为了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育人场”。
“我们食堂的名称‘励耘’出自原北师大校长陈垣的书斋‘励耘书屋’,意为‘励精图志,勤奋耕耘’。”该校相关负责人说,希望学生在食堂中不仅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饭菜,更能够吸收到优质的精神食粮,在一日三餐中吃出身心健康、吃出文明素养、吃出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