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亚芸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在新疆,如何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不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促进团结,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永恒课题。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改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以发展产业聚集人
“上12小时班,休24小时,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休息的时候,还能帮家里干农活,照顾孩子。”4月19日,刚探亲访友回到家的库车市乌尊镇乌尊艾日克村村民阿依古力·合孜尔,开着家里新添置的小汽车去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夜班。
如今,在南疆农村,越来越多人像阿依古力·合孜尔一样出村进城,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大对南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一大批企业纷纷落户南疆,吸引大量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向城镇集聚。
库车市做大做强棉花全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农民土地等创新举措,保障企业原料供应,形成“种植、加工、纺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产业发展加速农业人口向市民化身份转变,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和田地区充分利用金属矿产储量大、品质优、潜力大的突出资源优势,立足保障国家关键矿产资源前端供给,确立了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促发展思路。
“坚持将山上、山下‘两区’建设作为绿色矿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在‘昆冈园区抓产出、民丰园区见成效’上下功夫。”和田地区昆冈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鹏表示,将矿业打造成为“开发有序、资源高效、布局合理、创新引领、产业集聚、绿色安全”的特色优势产业,不仅带动了就业,还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累积了物质基础。
2023年3月22日,学员在自治区建筑产业工人实训基地接受建筑工培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亚芸摄
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岗位相对多,吸纳就业能力强,成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产业。
“全疆4年累计培训各类建筑工匠50万人次,实现新增就业超过35万人次。”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教育处处长王新锁表示,2024年,自治区住建厅将持续在全疆范围分类施策、精准培训,因地制宜培养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年度计划完成12.5万人次的培训和10万人的就业目标,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进而带动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以高质量均等化公共服务留住人
“以前一家三口租房子住,租金贵,还老搬家。如今有了公租房,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今年3月,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居民孜乃提古丽·库尔班终于圆了“安居梦”,搬进了心心念念的春和隆盛园小区。这里租金便宜、环境优美,还配套有幼儿园,孩子上学很方便。
推进高质量均等化公共服务,实际上就是让城市变得更加有温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等外来人口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来。
近年来,新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经济适用、惠及民生”的原则,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23年,新疆建设配租型保障性住房5.44万套,其中,公租房1.34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4.1万套。
“2024年,新疆各地申报保租房筹集任务2.5万套。”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李新表示,今后将充分考虑区域间的差异和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释放政策红利,加快实施保租房项目,尽快形成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加快推进我区保租房信息化进程,实现保租房全流程线上运行,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城市更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目前,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成为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认同、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
2023年5月1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鲁班温馨花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亚芸 摄
2023年,新疆完成4.96万套城镇棚户区改造、115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乡建设质量和群众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新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41%,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9平方米。供水、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得到长足进步。公共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住建工作事事连着民生,件件关乎百姓。想任何问题、做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来展开。”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宏斌表示,将找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和环境,实施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煤改电”工程等建设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以多民族大融居团结人
“不管啥节日,左邻右舍都一起庆祝。”肉孜节当天,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街道团结西路社区居民阿玛尼古丽·热依木,一早就带着自己炸的馓子来社区过节,与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共叙邻里情。
4月10日肉孜节当天,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跃进街南社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谊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摄
社区是各族居民生活的最小单元,是形塑“五个认同”的微观社会地基,是增进各族居民归属感的实践场域,因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新华南路街道是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成立最早的街道之一,辖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12个民族的3万多名居民。
“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截至目前,已有4万余人次群众参与到各类民族团结活动中。”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街道民族宗教事务中心主任吐尔洪·买买提表示,他们以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环境建设,通过打造“石榴籽”一条街、“石榴籽”文化长廊,构建和谐共居的社区环境。以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手工艺技能展览活动等方式,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感情上进一步拉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
火洲吐鲁番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近年来,当地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已基本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嵌入式社会结构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区环境。
吐鲁番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窦松林表示,2024年吐鲁番市将通过建设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小微绿地等举措,打造以千里葡萄生态长廊串联城市商圈、公园景区、乡村庭院的生态观光带,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通过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吐鲁番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