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来啦!”4月12日,看到罕谢日·图尔迪下车后,在巷口等候的周金全,操控着自动轮椅迅速来到她的面前,把头埋在了她怀里。
“哎呀,儿子,你怎么没穿鞋子?”罕谢日抚摸着周金全的头,蹲下身子,拍掉他裤腿上的土,又帮他穿上掉落的布鞋。
罕谢日和周金全都是疏勒县疏勒镇新世纪社区居民,40岁的周金全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理解力、表达力、记忆力都受限,他记不得很多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和58岁的罕谢日。
“为什么叫罕谢日妈妈呀?”
“因为她对我好!”周金全露出孩童般的微笑。
这对没有血缘关系“母子”的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说起。一年冬天,周金全的父母周立友和李芳英带着一对儿女敲响了罕谢日家的门。
“我们从外地来务工,好多老乡认生,不肯把房子租给我们,只有他们家愿意。”周立友操着一口四川话回忆道。
没有租过房子的罕谢日原本也不太愿意,但看到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很小、一个患有残疾,就心软了。当时,罕谢日的丈夫还在世,一家人商量过后,就把隔壁一个院子租给了周立友一家。
罕谢日没想到两家会就此越走越近,变得和亲人一样。
“老周帮我家修过水管,我们帮他们搭屋顶,我送你一碗饭,你给我提一些菜,一来二去,我们就熟悉了。”罕谢日说。
那年过完冬天,夫妻俩要出门务工了,找罕谢日帮忙照看一下周金全。“为了生活我们不能不出去,儿子只能拜托邻居照看,但我没想到罕谢日会付出这么多。”李芳英说。
罕谢日也以为自己每天只需给周金全送一两顿饭,但当看到躺在床上的周金全,她不由得操起了心,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一开始是扶他上厕所,后来给他擦拭身体、换床单被套、带他出门晒太阳,不知不觉间对他就像对自己儿子一样。”罕谢日说。
一段时间后,李芳英回家看到孩子的状态比自己在家时还好,激动地要给罕谢日钱。但罕谢日说什么也不要,她对李芳英说:“你们挣钱这么辛苦,既然相信我,把孩子交给我,你们就放心工作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罕谢日照顾周金全的第三年,有一天她正喂周金全吃饭,给他擦嘴时,周金全突然叫了她一声“妈妈”。
“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罕谢日说,“我太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了,他终于知道我在对他好,把我当成母亲。”
这一声“妈妈”,周金全叫到现在。尽管5年前,罕谢日一家因为房屋拆迁搬到了楼房,但她还是会隔三差五来看“儿子”。当罕谢日因为身体原因好些天没来时,周金全就会自己跑到罕谢日家楼下喊“妈妈,我来了!”
这对“母子”的故事镇上很多人都知道。49岁的阿孜古丽·努尔也是他们的老邻居,多年前看到的一幕她依然记忆犹新。“有一天,周金全想出院子,一不小心轮椅翻了,罕谢日大姐看到了赶忙跑过去抱起他,那时候周金全30多岁,也很重,我都不知道她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后来她的腰疼了很长时间。”阿孜古丽说。
罕谢日对周金全付出了赤诚的母爱,甚至愿意把自己的房屋免费赠与周金全。当年罕谢日家的院子拆迁时,有两个房间连同租给周立友一家的院子都不在拆迁之列,罕谢日就叫来社区干部,承诺把60平方米的房屋赠与周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