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就业市场渐渐升温,各地招数频出,上演“抢人大战”。沙雅县铁热克村不少年轻人却选择留在家乡,在村子里找到了称心的工作,解了乡愁、富了口袋。
据报道,铁热克村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引进了不少农副产品下游加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让当地农民有了更多就业选择。
就业与收入直接挂钩,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往,农村青年总是要到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较完备的东南沿海省市,才能找到一份职业发展、工资收入“双满意”工作。如今的新疆,在村子里、乡镇、县城找到一份“双满意”工作已不是难事。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留在农村的这些青春力量,他们是乡村振兴活力所在。
家门口就业,好政策是关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各省区市包括新疆也相继出台了更贴合自身实际的激励扶持政策。有了政策,农牧业现代化就有了抓手,吸引更多企业办到了村子里,招聘广告贴到了家门口。
家门口就业,抓产业是前提。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新疆特别注重特色优势产业延链拓链,农牧民在家门口看到家乡的新希望、新机会。
家门口就业,做服务是保障。有了政策支撑和产业托底,公共服务要看得见、更要跟得上。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硬件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高效解决农牧民急难愁盼,才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安心、放心。
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饭碗”,对于曾经产业结构、收入来源单一的农牧民来说,更是“铁饭碗”。要持续在政策、产业、服务上下功夫,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建设乡村,为乡村振兴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