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中国组织人事报》专版刊发:油城“红细胞”解难进万家

2022-11-04  
 

  针对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基层服务力量不足问题

 

  “四微”服务沉一线
 

  基层党组织、在职党员到联点社区(村)报到,开展共驻共建;积极推行“微心愿、微诉求、微服务、微治理”的为民服务“四微”工作法
 

  克拉玛依市是一座因石油而生的新型工业化城市。20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南泉社区几名退休职工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自发组建“铁老汉”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居民提供磨剪子、戗菜刀等便民服务。随后,全市不少党员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
 

  随着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层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仅靠社区工作者的力量难以满足治理需要。2008年,克拉玛依市以“铁老汉”志愿服务为基础,探索实施“红细胞”工程,以社区(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广大在职党员为主体,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广大在职党员在“8小时”之外,主动回到居住地社区(村)报到,亮明党员身份,带头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就像红细胞运输氧气一样,为基层治理带来新的力量源泉。
 

  经过14年不断发展完善,克拉玛依市在横向上建立“双报到、双积分、双服务、双反馈”四大体系,纵向链接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组织资源,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街道(乡镇)、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到联点社区(村)和驻地社区(村)报到,并签订帮扶协议,开展共驻共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农牧民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村)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参与志愿服务。对报到的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履行责任、发挥作用、推动工作等情况采取“一事一记”原则给予相应积分,并要求每年积分不能少于8分,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自“红细胞”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2600余个基层党组织、3.6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村)报到,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持续深化“红细胞”工程,积极推行“微心愿、微诉求、微服务、微治理”的为民服务“四微”工作法,组织“红细胞”党员认领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微心愿”,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管线老化、停车位少、纳凉椅不够用等“微诉求”,帮助社区(村)做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人才的各类“微服务”,参与社区(村)的物社联动、矛盾纠纷调解等“微治理”,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落细,把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红细胞”党员共认领群众“微心愿”6185个,解决“微诉求”2759个,提供“微服务”5200余次,参与“微治理”800余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针对辖区独居老人、流动人口子女等群体需求,整合辖区养老、托幼服务机构资源优势,列出“我为您服务”系列菜单30余项,主动上门开展“微服务”110余次。“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义务理发等等,真是太暖心了。”提起这些,居民于桂花总是赞不绝口。
 

  “人人都是责任人,社区(村)力量得到不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周一达说。

 

  针对志愿服务岗位单一,人岗不匹配问题

 

  精准设岗优服务
 

  采取“8+X”的方式设置服务岗位;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村)派单、基层党组织(党员)接单”工作模式;设置“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标准
 

  “年纪大了,小毛病就多了,感谢李红霞医生时常上门看我,帮我量量血压,调理小毛病。”空巢老人王阿姨说。
 

  医生李红霞是克拉玛依区长征社区的一名“红细胞”党员,工作之余她还有另一项任务:每周定期前往社区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咨询服务。在长征社区,像她这样在居民身边的“红细胞”党员还有很多:草根宣讲员王建选常年投身政策宣讲,文艺骨干买买提·尼亚孜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金牌主持人”……
 

  曾经,在职党员服务内容和群众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一度存在。为打破这种局面,克拉玛依市在社区(村)服务项目设置上下功夫,各社区(村)党组织广泛征求在职党员和联点单位的意见建议,并结合各单位工作性质、党员特长及群众需求,认真梳理并明确服务类别,按“8+X”的方式合理增设服务岗位。
 

  “8”为基础岗位,包括党建指导岗、政策宣讲岗、民调综治岗、新时代文明实践岗、便民服务岗、环境整治岗、关爱帮扶岗、文体活动岗;“X”为自选岗位,涵盖技术服务、红喇叭宣传、为老服务、红色小板凳、红色睦邻等岗位,同步完善积分评价机制,制定岗位积分标准。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村)派单、基层党组织(党员)接单”的工作模式,按照“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的标准,做到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道住户,帮联一户困难居民或联系一个社区岗位,让党满意、让单位满意、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满意,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优化服务岗位,找到人与岗位契合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把报到党员的专业性、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加福说。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精准度,克拉玛依市着眼基层实际整合服务资源,按照底数清、情况明原则,根据社区规模大小、党员数量多少、资源分布密度,将社区(村)划分为资源少、中、多三个类别,并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发挥街道(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在资源配置中的纽带作用,精准调配资源,定期推送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服务项目,发布“红细胞”召集令,“红细胞”党员主动认领,实现跨社区、跨区域服务,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形成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工作格局。

 
  针对在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服务质效监督不到位问题
 
  积分管理“双反馈”
 
  实行一季度一反馈、一年度一通报、一年一评选机制;对党组织或本单位30%以上党员积分未达标的,不得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
 
  “多亏了‘红细胞’党员解决了我们停车难的问题,要不然这里还是杂草堆、垃圾场呢。”说起“红细胞”党员,克拉玛依区雅典娜社区的居民竖起大拇指,纷纷点赞。
 
  “以前,有的党员要么不到社区报到,要么‘报而不到’,社区没有监督制约手段,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不高。”雅典娜社区党委书记袁京介绍,实施“红细胞”积分管理以来,党员回社区服务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他们帮助居民买药买菜、打扫卫生,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社区(村)党组织如何加强与单位党组织的有效沟通、如何加强对报到党员的管理、对服务质效的监督?克拉玛依市出台“红细胞”工程积分管理办法,建立“双反馈”制度,实行一季度一反馈、一年度一通报、一年一评选机制。社区(村)党组织每季度对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积分情况开展一次“双反馈”,分别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积分情况进行公示,每年开展一次“红细胞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并向机关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反馈结果,加强党组织与党员服务积分的结果运用。
 
  “‘双反馈’制度有力督促‘红细胞’党员转思想、转作风、敢担当,提升服务质效。”克拉玛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庆说。
 
  党员作用发挥好不好,所在党组织的管理和激励同样重要。克拉玛依市完善激励机制,规定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所辖基层党组织到社区(村)报到工作作为落实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从严部署推动;将基层党组织“红细胞”服务积分结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对党组织或本单位30%以上党员积分未达标的,不得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组织书记不得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将在职党员“红细胞”服务积分结果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考核、干部提拔使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对积分未达标的党员不得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2021年,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共开展“红细胞”先进集体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131场次,262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红细胞”先进集体,786名党员被评为“红细胞”服务之星,有效激发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凝聚起服务群众的合力。
 
  “‘双反馈’制度与激励机制的有效结合,不仅压实了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的主体责任,更架起了联点单位党组织与社区(村)党组织沟通联系的桥梁,双向发力、同向而行,督促其做到‘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村)、奉献双岗位’。”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焕武说。
 
  目前,“红细胞”工程已衍生出“580雷锋驿站”“绿丝带”“巧手妈妈”“红二团”等百余个志愿服务品牌,累计解决群众各类困难诉求100万余件,服务覆盖500万余人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风华社区“红细胞”党员组建爱心车队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流动党群服务站“红细胞”党员为游客免费提供消毒凝胶
 
绿雅社区“红细胞”党员为居民分发生活物资
 
“红细胞”工程的持续推动下,克拉玛依市处处呈现有序、和谐、文明的风貌
来源:红色小油泡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张琳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