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疾病控制专业副研究员陈涛介绍了核酸检测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情况。
目前,核酸检测结果仍然是判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核酸检测也是加快落实“四早”要求,实现疫情防控中“以快制快”的关键举措。其中,信息化建设在核酸检测工作中发挥了提升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及时性和准确性的作用,我区在核酸检测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采样管电子识别码的“一码通”。大家在核酸采样工作中可以看到,采样管上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已经取代手写代码,工作人员用手机扫描核酸采样管上预制好的二维码,再扫取被采样人的电子健康卡静态码,实现“管绑人”,即居民信息与采样管编码绑定,不仅极大提高了采样效率,也避免了手写编码错误、字迹模糊等情况发生。采样结束后,转运工作人员采取采样箱电子识别码方式,先扫箱码,再逐一扫描管码,实现“箱绑管”。如果过程中出现重复扫描管码,系统会提示编号重复,无法添加,确保大批量样管在样本转运过程的准确性,采样管进入各级核酸检测机构也在信息系统上被精准定位。
二是PCR实验室信息系统优化。贴有“身份证”(就是唯一识别编码)的样本采集管,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后,在理样、信息录入、加样、上机检测、结果读取等实验室检测各环节中,检测人员可以随时在信息系统中查找到准确采样信息。过去手写编码采样管进入实验室后,实验人员进行标本布板、核酸提取和上机,实验结果出来后,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验结果对应的孔位再查找对应的样本,记录编号,再去寻找相应的阳性人员信息,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出现错误。现在经过优化后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在采集、转运、检测、上报等相关功能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阳”,据估计,可以为实验室节省出四分之一的人力,大大增强日检测能力。
三是实验结果一键上报,“追阳”复核全程监控。有居民反映在相关的公众号、小程序上迟迟查不到核酸检测结果,据了解,还是因为核酸检测量大造成传统的手抄式实验结果信息对比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阳性感染者信息,而阴性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要等待阳性患者复核后才能在系统内一同进行上报,这样就耽误整体出报告时间。信息化系统升级后,实验室同时将检测结果一键上传,缩短了居民从采样到查询核酸结果的时间。同时,混管出现“阳性”后 ,实验室将结果在系统上精准推送,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在“混管追阳”模块实时查看到所辖区的混管阳性人员信息,及时开展单管采集,复核进度平台时时掌握。
目前,自治区在努力做到每管数据都可追溯,不漏检一人,核酸检测工作实现日产日报,居民在第一时间查到检测报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核酸检测机构将以精准高效的核酸检测结果助力早日打赢这次疫情防控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