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2022-10-17  
 

  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世界卫生组织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6.18亿例,死亡病例数超653万例,今年以来全球死亡病例数已超百万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

 
  从科学角度而言,“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就越多。放松防控将大幅提升病毒变异风险,而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后又可能带来新的传播风险和感染威胁。
 
  事实上,一些国家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这些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选择“躺平”,这恰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
 
  新华社:增强定力耐力 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
 

  坚持才能胜利。抗疫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关键是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一方面,必须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进一步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既有防控力度,又不失暖心温度,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抗疫还远未到可以“歇歇脚”“松口气”的时候。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把疫情防控的大网织紧织密,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

 

  光明日报:疫情防控吃劲阶段更不能有“躺平”幻想
 

  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平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每十万人ICU床位数仅为4.5张,而同期德国为28.2张、美国为21.6张、法国为16.4张、日本为13.8张,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基本的医疗卫生机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果不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核酸筛查、隔离等“防”的措施上,将压力都传导到“治”上,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严重威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我们要丢掉幻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当然,面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我国也仍需不断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积极回应人民关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躺平没有出路
 

  日本28天感染超575万人 美国今年以来超20万人死于疫情 德国防控措施再收紧。

 

  2022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是8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很多人在谈论‘与新冠病毒共存’,但是我们更需要与责任感共存。”在8月26日一场问答直播活动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说,今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不叫与病毒共存;每周有1.5万人死亡,这不叫负责任地与病毒共存。

 

  所谓“与新冠病毒共存”,是一种怎样的“共存”?在日本,过去28天超过575万人感染新冠,医疗系统陷入崩溃;在德国,“放开-收紧”反反复复,感染人数随之时高时低,难寻理想策略;在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超过104万,防疫经济双双失序……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伤、脑中风乃至心脏病等患者都很难入院,我们救不了本来能救下的生命。”8月15日,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等14家京都府内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在各自官网首页发表联合声明,警告第七波新冠疫情蔓延已达“灾害级别”,医疗系统正在陷入崩溃,呼吁民众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接种全程疫苗,切勿将新冠肺炎单纯视作感冒。
 

  今年3月,德国基本取消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逐步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服务业4月复苏,特别是受疫情重创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但德国民众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首先,是较高的死亡病例绝对值。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较高,德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中新冠死亡病例较少的。然而数据显示,5月初每天新增死亡病例在240例左右,比4月日均值高出50例。

 

  其次,是少年儿童面临的感染风险。以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为例,3月取消了学校的口罩强制要求,5月取消了学校每周3次的强制核酸快速检测义务,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到校上课。截至5月初,黑森州36.1%的5至14岁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有机构表示,检测到的感染病例不到实际数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可能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感染。

 

  最后,是难以估量的长期影响。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估计,10%的德国新冠患者患有后遗症,其工作受到影响。据报道,一个专业治疗门诊一天只能治疗4至6个病例,却有800人左右排队等候。“不明原因急性肝炎”也已侵扰德国患儿,其中有相当比例感染了或感染过新冠病毒。该病已在全球导致死亡和相当数量的肝移植。

 

  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美国在防疫路上早早“躺平”,成为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穷人、少数族裔、老人、儿童等的“人权”尤其未得到保护。

 

  高龄老人和少数族裔儿童成为新冠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官方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年轻人的145倍。非洲裔儿童的死亡率是白人儿童的2倍,印第安裔儿童是白人儿童的5倍。

 

  “次生灾害”同样令人心痛。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美国已有超过20万名儿童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新冠疫情中身亡,不幸沦为“新冠孤儿”。他们面临心理、生理乃至生存困境,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躺平”还引发“长新冠”(新冠后遗症)风险,症状包括胸部和肌肉疼痛、疲劳、呼吸急促等,不仅给民众带来长期健康影响,也造成生活经济压力。

 

  截至7月20日,我国已接种34亿1514.6万剂次新冠疫苗,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总人口数的92.08%和89.68%。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坦言,“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今年3月数据显示,我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躺平”没有出路,疫情防控必须算大账、长远账、动态账。事实证明,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我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效果最好的。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中秋国庆佳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不减,我们更需从严从实从快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一定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本期编辑:王诗淼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