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日从自治区减灾委员会获悉,为营造国际减灾日宣传氛围,减灾委发布倡议书,号召广大群众提高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共同参与守护美好家园。 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自然灾害早期预警与应急响应行动机制,着力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 倡议书呼吁,人民群众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了解身边灾害风险隐患,熟悉紧急逃生路径和应急避难场所位置,把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避险自救技能。 同时,家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也是此次倡议书中的重点,倡议书指导大家要按规定使用供气、供水等设施,不随意占用消防通道;家中不存放易燃可燃物,养成用火不离人的习惯,自觉配备家用急救箱等减灾器材,教育孩子学习自救技能和安全知识。 “希望群众能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多种途径学习了解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的特点,掌握应急逃生、自救互救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后一旦面对灾害时才能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陆续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共发放各类防灾减灾宣传产品296万余份,举办宣传活动42088次,受教育人数703万余人,有效普及公众防灾减灾技能,全面提升各族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下一步,自治区减灾委将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辖区单位及人民群众掌握必备的灾害自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