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不戴好口罩,致交叉感染!乌鲁木齐这些案例,引以为戒!

2022-10-01  
  9月29日晚,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树林通报乌鲁木齐疫情最新情况。

  当前,乌鲁木齐局部区域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加之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加,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提高防护意识,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随着秋冬季来临,乌鲁木齐进入了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防控措施。但在公共场所可以看到,部分市民个人防护意识淡漠,不能全程规范佩戴口罩,给病毒传播以可乘之机。本次疫情期间,一名阳性感染者的流调结果显示,曾驾车前往超市采购,进入超市前拉下口罩吸烟,进入超市后一直没有规范佩戴口罩,并在生鲜区与他人近距离交流,因个人防护不到位被感染,并导致6名家庭共居人员和居住小区的多个邻居被感染,被依法追究责任。还有一名感染者的活动轨迹较广,多次乘坐公交车,流调排查分析比对发现,其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被感染的人中,同乘公交车的被感染者占比数量较低,主要原因是同乘公交车的人员防范意识相对较强,均规范佩戴了口罩,而其他被感染者大多是没有规范佩戴口罩的人员。

  此外,疆外其他各省区同样发生过多起因为未规范佩戴口罩造成聚集性疫情的案例。如:今年在疆外某地的一个超市酒吧发生的疫情,就是多人在人员密集场所内没有戴口罩,造成了聚集性疫情。

  这里提醒大家,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是否规范佩戴口罩,是判定密接、次密接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报告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后,现场流调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会按照当时的情形和感染风险进行专业研判,凡是未佩戴口罩或未规范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或中途摘下口罩的人员,都有可能被判定为密接人员。比如,在乌鲁木齐发生的超市聚集性疫情案例中,就有顾客因为在公共空间摘下口罩、喝了饮料,被判定为密接人员。

  针对现阶段新冠病毒变异株特点和人群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按照国家卫健委《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说明,普通公众应在以下6类场合全程佩戴口罩(切勿摘下口罩):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同时,以下8类人员应全程佩戴 N95/KN95口罩(切勿摘下口罩):

  1、密切接触者在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如需外出的

  2、风险人员转运时

  3、转运工作人员工作期间

  4、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在观察期间取餐时或前往集中隔离点内公共区域活动时

  5、医学隔离观察工作人员工作期间

  6、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如外出就医等活动时

  7、口岸高风险职业人员工作期间

  8、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工作期间
来源:新疆新闻网
本期编辑:唐艺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