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矿区披绿衣 “伤疤”变“美景”

2022-07-15  
 
  这个古尔邦节,对于昌吉市市民白雁彬来说,是个旅游的好日子。7月10日,他带着全家人驾车一路向南,来到硫磺沟镇楼庄子村休闲度假。路上蓝天白云、野花怒放、果林飘香,加之当地独特的山体地形,白雁彬一家尽享美景。
 
位于S101公路昌吉市硫磺沟段的“百里丹霞”0公里起点标志

  十几年前,硫磺沟绝不会是白雁彬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那时这里到处都是煤灰、粉尘。”他说。2017年以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硫磺沟矿区才逐渐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基调”的转变。

  昌吉市向南40多公里,便是硫磺沟镇。硫磺沟镇的发展既“兴于煤”,也“囿于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昌吉市乡镇煤矿遍地开花,到九十年代初达到顶峰,在昌吉市南部矿区硫磺沟镇、庙尔沟乡分布着约百家大大小小的煤矿,被称作“万家煤窑”。由于落后的开采方法,致使地表破坏严重,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谈起硫磺沟矿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28处采矿坑。这些通过无序采挖形成的矿坑,如大地上的“伤疤”,触目惊心。当地生态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这也引起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高度重视。

  按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针对反馈的问题,昌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整改,制定了《昌吉市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昌吉市南部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并经自治区各方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

 
2021年5月27日,工人在昌吉市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草原生物灾害防治修复项目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段修建鸟巢。昌吉市大力实施南部山区草场围栏、退化草原改良、草原生物灾害防治修复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改善南部山区草场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吉

  说到治理力度,时任硫磺沟镇副镇长高一豪说:“必须治疮痍之山,造绿水青山,造福当地群众。”

  此后,当地全面关停了产能30万吨以下的小煤企,并对28处采矿坑实施“一采坑一方案”的治理举措,全力推进矿区采坑回填治理等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采用边坡填筑、底部回填、削方清运、构筑物拆除、平整覆土、播撒草籽等方式,精准整改到位。

  当地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29亿元,完成土方量1617万立方米、平整场地286万平方米,撒播草籽286万平方米,恢复土地面积449.68公顷,完成矿区绿化面积7000余亩,种植各类树木39000余株,最终使矿坑变绿地。

  采坑的恢复治理,大大改善了硫磺沟矿区的环境质量,为周边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2021年5月27日,工人在昌吉市草原生态修复工程草场围栏项目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段施工。昌吉市大力实施南部山区草场围栏、退化草原改良、草原生物灾害防治修复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改善南部山区草场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吉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是硫磺沟矿区规模最大的矿业企业。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对硫磺沟煤矿督察时,提出矸石堆场未落实分层压实的问题。2018年1月,该公司投入580万元对矸石山进行彻底搬迁,当年四至五月,公司在原矸石堆场上种植了大白杨、紫穗槐等植物,还将原来占地31亩的露天储煤场整体搬迁至矿区南部,实现存储、运输、装载全程无扬尘处理,彻底解决了煤矿扬尘污染难题。

  和兖矿硫磺沟煤矿一样,硫磺沟镇辖区内的多家煤矿企业也纷纷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强矿区周边环境治理力度,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在公路沿线两侧完成4000亩林带建设。

  与此同时,硫磺沟镇居民也纷纷参与到生态恢复工程中,沿路栽植林带。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民则抓住时机,大面积栽植杏林,开起了度假村。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村委会主任杨吉瑞说,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大家也因此吃上了“绿色”饭。

 
多彩硫磺沟

  昌吉回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瑞领表示,通过对硫磺沟矿区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消除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水土功能,当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如今,昌吉市硫磺沟镇矿区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希望田野”,南来北往的游客纷至沓来,将美景尽收眼底,留在心间。
来源:石榴云 新疆日报
本期编辑:武云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