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强,百业兴,人民安。近年来,我市围绕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深耕“家门口”党建品牌,持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用力、在推进强村富民上用心、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情,把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架起党群“连心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克拉玛依区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紧密融合,以学用结合的“双四微”工作法为抓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苑泉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微党课学习。(资料图)
讲好“微党课”,诵好“微朗读”,筑牢思想根基。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微党课”、普通党员积极参与,联系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讲党章党规党纪、讲党的优良传统,答疑释惑、交流互动,切实增强党课的针对性、生动性、思想性,引导广大党员在用情朗读、用心领悟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做到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笃信笃行学。举办“四微”系列竞赛活动,采取以“支部初赛”+“党(工)委预赛”+“区级决赛”的三级比拼模式,鼓励每一名党员站上“讲台”,谈学习体会,谈感悟思考,通过提炼、总结、朗读、表达,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佳福社区小学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资料图)
开展“微分享”,讲活“微故事”,传递精神力量。开展需求调研,针对不同领域党组织的特点,发挥“四微”学用活动短、平、快优势,供各级党组织“点餐”教学,逐步将计划式教学转变为需求式教学。发挥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创新开展交流分享、书记沙龙等,多样平台“生动化”发力,突显“四微”学用活动感染力。讲好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优秀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故事,精选优秀作品案例40余个,形成《向党说说心里话》等一批精品案例,让身边“微力量”发挥出大作用。

城南社区“红细胞”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
点亮“微心愿”,回应“微诉求”,答好“为民服务”卷。将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依托新时代“红细胞”小程序、“两代表一委员接访日”“千人入千企”等载体,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设立心愿墙,点亮“微心愿”,对社区环境、物业服务等群众意见最大、呼声最高的“急难愁盼”事项进行整理,依托“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对群众关心的诉求问题进行集中研究讨论,建立推进清单,明确具体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向群众承诺践诺。截止目前,聚焦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2400余件,协调解决率达99.6%,实现群众“微心愿”8万余件,切实将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城南社区对联户长开展防诈骗培训。(资料图)
提供“微服务”,实现“微治理”,凝心聚力各方资源。以“为民解忧”为主线,统筹商圈、学校、医院、企业等900余家成员单位资源,将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红细胞”志愿服务队、社区自治队伍凝聚成合力,组建千余支自治互助服务队伍,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坚持“党员带动群众,单位辐射社会”的工作理念,推动辖区党组织、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共同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阵地最大化”原则,整合优化社区(村)办公场地,设立红色书屋、日间照料室等10余间服务阵地,为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根据群众需求优化社区学校课程,以“点单式”服务和“积分制”兑换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实现基层“微治理”。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克拉玛依区“红细胞”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万余件,服务群众25余万人次。
办好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画卷。为人民谋幸福,就要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身边事,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克拉玛依区将多措并举,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奏响民生“幸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