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研学类旅游异军突起。据相关机构统计,2021年暑期研学游人数同比增长超650%,其中七成为亲子游。事实上,研学游并不仅限于青少年和儿童,近年来,疆内旅行社推出“丝绸之路探秘游”“重走玄奘路”等历史文化类研学活动,受到各界人士追捧。作为一种活力强劲的新业态,研学游正在成为新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对于书本学习,行万里路是认识世界、增长见识、身心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虽然开阔了眼界,却未必能增长太多见识,更少有深度探究后的获得感,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研学游应运而火。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生有了更多课外时间,集学习研究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研学活动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那句名言:“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新疆有丰富的自然地质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研学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各类博物馆成为研学游热门目的地。克拉玛依作为全疆较早开展工业研学游的城市,早期的石油工业遗迹、第一代石油人艰苦创业的生活遗迹,以及戈壁荒野上的石油生产装备,成为人们研读共和国石油工业成长历史的鲜活教材。此外,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依托三号矿脉、地质陈列馆、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推出的“地质科普+红色历史”研学游也是热销产品。军垦名城石河子,已经把军垦研学游发展成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
应该看到,研学游的火热背后也有一些“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的问题。专业人士指出,研学旅行市场质量及服务标准还有待提高。有些以孩子为主体的研学游项目,并无实质的研与学。科普类研学活动中,缺少相关专业人士的解读与引导,学生的体验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景点景区与研学游相配套的创新产品依然供给不足。新疆是文物资源富集之地,近年来考古成果丰硕,考古旅游、丝路探秘等研学项目极具市场号召力。但由于大多数文物遗址限于静态展示,缺乏开放式游览和创意型体验模式,考古旅游还是以参观游览为主。在一些闻名世界的古城遗址,许多游客望着穿越千年的断壁残垣,一脸茫然,除了阅读文物标识牌上的简短介绍,很难全面了解文物遗址所承载的重大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
目前,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正努力从多方面提升研学产品质量,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新疆自然博物馆开放后,邀请了一批研究人员作为研学导师,带着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妙。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经常在考古现场举办公共考古活动,向游客普及文物遗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全疆导游的提质培训也在计划中。
去年10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全疆有9处大遗址入选。自治区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大遗址展示提升工程和研学精品工程,充分运用创意、科技手段多维度、多方式展现大遗址价值内涵。
研学游外延的不断拓展,也推动疆内研学游机构不断细化研学内容,丰富研学品类,努力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相信,特色与品质将成为新疆研学游最亮的招牌。
来源:石榴云 新疆日报 本期编辑:宋家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