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渴望
1979年,我市的绿化覆盖率只有1%。正是克拉玛依人对绿色的渴望,让我市的绿化覆盖率一点点上升。此后,每年春天,克拉玛依都会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绿色使命
把荒漠变成绿洲,是克拉玛依人的绿色使命。随着全民植树变成克拉玛依人的自觉行动,克拉玛依的绿化率正在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绿色围城”渐成现实
绿色效益
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释放着绿色效益。2021年,克拉玛依累计接待游客11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4亿元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克拉玛依人终圆绿色梦。如今的克拉玛依,满眼皆绿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连日来,克拉玛依市、区多家单位和企业在所属义务植树区内忙碌地进行着平整场地、管沟开挖工作,只为迎接4月春季集中义务植树活动的到来。
今年,我市计划义务植树面积3300亩、种植苗木45万株,参与人次预计超过15万。可以想见,一个月后,待真正春回大地,克拉玛依又会被一批新的绿树环绕,“森林围城”的范围也将继续向外扩展。
克拉玛依人从小参加义务植树,成了义务植树现场一道独特风景
“当年我做梦都不敢想,克拉玛依能变得像现在这么绿意盎然,美不胜收。”今年84岁、家住克拉玛依区石油小区的周祥治老人说。
1958年,他来到克拉玛依参与油田建设,那时这里还是荒凉的戈壁沙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这句歌词是对当时恶劣环境条件最真实的写照。也正因如此,从那时起,植树就成了克拉玛依人最执着的追求。
1960年,在大女儿周红出生后,周祥治参与义务植树时在克拉玛依矿务局机关门口种下了一棵小白榆,他的愿望是“希望孩子与这棵树共同成长,以后将克拉玛依建设得美丽富饶”。
居民小区被葱葱郁郁的绿色包围
如今,60多年过去了,这棵榆树已经枝繁叶茂,树干粗得一人都合抱不过来,它背后的土坯平房,也变成了整齐的高楼,茂密的树林掩映其间。几代克拉玛依人几十年如一日开展义务植树,久久为功,创造了“木植戈壁 绿围油城”的动人奇迹。
克拉玛依的绿色渴望
“从明天起,我来负责搞绿化种树。”1985年,时任采油二厂党委书记王延明在退休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承诺。
王延明做出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克拉玛依人几十年对绿色的渴望。
克拉玛依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原本是一个干旱缺水、植被稀疏、风沙漫天的不毛之地。直到1955年10月,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才让这片戈壁滩迎来了生机。
1959年10月的克拉玛依市容
也是在这一年,王延明从河北承德来到克拉玛依。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目之所及都是荒凉的戈壁,除了梭梭柴和红柳,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
“要是周围有一片树林该多好,既可以挡风沙,夏天的时候,累了还能坐在树荫下歇一会儿。”当时,几乎每个来到克拉玛依的石油人脑子里都冒出过这样的念头。但要种树,一个巨大的障碍横亘在大家面前——缺水。当时,石油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都是靠骆驼或汽车从远处运来的,早上,管理员打开装水的钢罐,给每人配发一茶盅的水。生活用水都成问题,又哪来的水用来种树?
2015年5月29日,王延明像往常一样,扛着铁锨在延明园巡检
正是克拉玛依人对绿色的向往,让我市的绿化覆盖率一点点上升。此后,每年春天,克拉玛依都会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数据统计显示,1979年,我市的绿化覆盖率只有1%。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12日作为植树节。
没办法,大家只能用经过简易处理的污水,在城市建成区两三条主要道路旁种了些小榆树作为防风林带,初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2011年7月22日,延明园的李子熟了,王延明在采摘李子
克拉玛依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推进石油产业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不种树、不改善环境,就留不住人,石油产业就无法持续发展;石油产业发展不好,就拿不出足够的人力和资金投入生态环境的改善。
正是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王延明退休后做出了种树的决定。他说;“我要多种树,把克拉玛依建设得更像一个‘家’,让大家都能留在这里。”
“这哪能叫城市啊?这不就是一个放羊的村子嘛!”这是时任市园林局副局长王长岭在1978年春天从上海的部队转业来克拉玛依后的第一印象。
2018年8月5日,在延明园,86岁的王延明与义工志愿者交流,因年岁大了,他的耳朵已经有些背了,但他仍认真倾听志愿者的提问
那时的克拉玛依,除了两三条主要道路旁种了些小榆树,几乎见不到别的绿色,甚至这仅有的一些榆树也只有一人多高,还 大多七扭八歪、“营养不良”。
于是,他立下了要绿化克拉玛依的目标,并积极投身到绿化事业中。无论单位怎样调动,他都坚持走到哪儿,把树种到哪儿。
在王延明、王长岭等人的示范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主动植树的队伍,甚至不少居民自掏腰包买了树苗种在院子门口,并省下家里本就珍贵的水分给小树。各单位员工也想方设法,只为在厂区里增添一抹绿意。
绿色为城市环境增添勃勃生机
在养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艰苦条件下,全市各族人民在贫瘠的戈壁上坚持义务植树,并且于1983年在第一片防护林的北侧又修建了第二片防风林带。
就这样,一点点、一片片的绿开始不断出现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积少成多,汇聚成了一股绿色的力量。
市城区东郊,大片绿色包围了居民小区和中小学校
1999年,克拉玛依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2平方米。
这对当时绿化完全依靠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灌溉、绿化部门每年以水量定植树量的克拉玛依来说,是一个令所有人骄傲且自豪的成绩。
薪火相传的绿色使命
2005年,在克拉玛依油田五十华诞之际,克拉玛依成功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满头银发的周祥治为45岁的女儿和当年种下的那棵小白榆拍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看着自己亲手种的小树成材,幸福感无法言表。”周祥治说。
2010年,十小学生与重油公司团员植树
2017年12月25日,刚出生20天的小宝宝喻未晞的名字出现在了一棵刚种下的夏橡树上。初为人父的市民喻爱林对女儿说:“宝贝,你要记住,让荒漠变绿洲是咱们克拉玛依人的使命。”
2013年,亲子植树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网友参与
2021年4月10日,在217国道沿线义务植树区内,市民田博志扶着儿子的小手为眼前的小白杨填上了最后一铲土,说:“儿子,以后每年爸爸都来陪你种下一棵树,这是属于咱们克拉玛依人的仪式感。”
……
2015年4月,完成植树任务后,两个小姑娘开心合影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几十年来,克拉玛依人对绿色的追求从未停止,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建设者薪火相传,进行着绿色接力。
2000年8月20日,克拉玛依引水工程全线通水后,克拉玛依迎来了绿化建设的春天。清清的河水从400多公里外奔腾而来,在滋润了克拉玛依大地的同时,也彻底激发了克拉玛依人心底对绿色的渴望。
如今的克拉玛依景色如画
市委、市政府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通过规划建绿、拆建还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实施了体育健身公园、朝阳公园、世纪公园、文化街等工程,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现在哪里都有树了,真好!”
“终于有水浇树了。”
“以后每年的义务植树我都要参加!”
……
原来不见草木的楼前楼后、院内院外,城外郊区,都被克拉玛依市民种下了一棵棵树。这些绿色,也为克拉玛依城市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尤其是近五年来,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项目的快速推进,极大扩展了环城市外围生态圈。
2021年4月10日上午,在克拉玛依区217国道(迎宾路—经七路)集中植树现场,红旗飘扬,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每到春秋两季植树时节,全市各族人民就像是奔赴一场盛会,纷纷报名参加。戈壁荒漠、道路沿线、建筑设施周边……大家呼朋唤友,扶老携幼,在城市周围的义务植树区一起种下绿色的希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植树工作,市领导在植树期间带头义务植树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2020年10月24日,施工企业在石化大道立交桥现场植树
去年,市委更是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持续加大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力度,促进了园林绿化管理科学化。
如今,“先锋林”“青年林”“军地油共建林”“防护林”等各种主题义务植树纪念林在克拉玛依随处可见。全市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也成为了克拉玛依人的自觉行动。克拉玛依的绿化率正在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森林围城”区域不断向外扩展,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品种也由白榆、新疆杨、白蜡等三四种增加到了近两百种,真正实现了四季见绿。
中心城区西郊,大面积的人造林形成从西面包围中心城区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地面积达到12.95万亩,建成区绿地率为40.54%,绿化覆盖率为44.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94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在全疆领先,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市城区东郊,克拉玛依河与金龙湖连成一片
今后,我市将继续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在今年的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中,我市将在6处场地开展集中义务植树活动,计划植树面积1703亩,种植乔灌木5.7万株,全年计划完成1.5万亩绿地建设任务,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完成55个“口袋公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不断释放的绿色效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戈壁滩逆袭成“小江南”的克拉玛依,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2022年,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绿色包围了克拉玛依老年公寓
植树造林,正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年我市都有超过10万人次主动参加义务植树,树苗的成活率也达到了95%以上。这对于人口不足50万的克拉玛依来说,十分可贵。
如今,从城市最北边厚实的防风林到树木繁茂的老城区,再到城南新区和更南边的农业综合开发区,一到夏季,这座城市就会被树木和草地浓浓的绿色覆盖,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它们,构成了克拉玛依的天然生态屏障。
中心城区第二道防风林带,见证当年树木生长的艰难
在退休职工刘丽的记忆里,小时候克拉玛依经常刮大风,整座城市也光秃秃的,没有绿色,非常单调。“现在的克拉玛依大风天少了,空气也湿润了,气候变得舒适宜人。”她说。
义务植树活动是一颗金种子,必然会结出金灿灿的硕果。黑油山和独山子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滨河广场成功创建自治区旅游休闲街区,乌尔禾区查干草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克拉玛依区、乌尔禾区获批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克拉玛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的同时,也在不断释放着绿色效益。
人民广场经过改造的树木更有型
克拉玛依主城区内,随着中华玫瑰园、古海生态公园、向阳花海等上百项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春夏森林围城,满城拥翠,姹紫嫣红,城市景观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乌尔禾区随着植树造林的不断开展,一大批新公园、新项目和休闲场所也相继建成,环境变得越来越美。这些都成了我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着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
2021年,克拉玛依累计接待游客11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4亿元。
西环路南段与克拉玛依河交汇处,绿色郁郁葱葱
“来之前我还以为克拉玛依是一个沙漠城市,树木会很少,没想到这里环境与南方城市没什么不同,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去年7月,从外地来克拉玛依旅游的李婷这样说。
与此同时,在世界休闲大会发布的《2021中国休闲城市发展报告》中,我市在“十佳休闲环境示范城市”中排名全国之首、“2021休闲空间与环境”排名全国第一、“十佳休闲设施与服务示范城市”排名全国第四、中国城市休闲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十……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标志着克拉玛依由绿色效益释放产生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
市世纪广场,绿色占据了五分之四的广场面积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66年来,几代克拉玛依人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植绿,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曾经的戈壁荒滩也改天换地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小江南”,藏在克拉玛依人心中的绿色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