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今日,我们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古时称“启蛰”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值此时节,气温回升 春雷乍动,万物复苏后 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雷始鸣 蛰虫惊醒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进入这个时节,天气转暖、土壤解冻、雨水增多、渐有春雷,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嫩芽破土,桃花争相盛开,迎接着浓浓的春意;黄鹂开始吟唱不绝,谱下春日的赞歌;雄鹰逐渐远去,鸠鸟鸣叫求偶,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除虫炒虫  品梨驱疾     惊蛰时节,是农民开始春耕的节气,民间有着一些独特的习俗活动,其中就包括蒙鼓皮、除虫和吃梨。     惊蛰一声雷,也惊醒了田间地头的害虫。有些地区会在这天举行除虫仪式,以保庄稼丰收;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家中用燃烧的熏香、艾草等,驱赶蛇虫鼠蚁,去除霉味;还有些地区,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炒虫”,即吃炒制的玉米、黄豆等,寓意消灭害虫、身体健康。     每到惊蛰,乍暖还寒,气候还较为干燥,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能够缓解口干舌燥的不适。同时,民间认为惊蛰吃梨有着赶走昆虫,远离疾病的寓意,所以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节吃梨养生。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伴着融融春光,暖暖春意 一起感受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吧! 
 来源:人民网本期编辑:张琳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