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技赋能

2025-09-17  

 ●刘奎

  最近,两则石油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个是新疆油田在玛湖油区开展的全国首次全链路智能化二氧化碳前置压裂试验成功,另外一个是独山子石化公司首次采用机器人开展清理作业。

  一边是二氧化碳注入全程“无人驾驶”,另一边是机器人钻进反应器里“搞保洁”。这两波操作,硬是把过去又险又累的活儿干出了科幻大片的既视感,让传统产业变得更酷。

  传统产业尤其是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安全账、人才账。传统石油作业中,工人们需要面对高压、低温、有限空间等多重危险。如今,智能系统的应用不仅保障了员工生命安全,更带来了效率的提升,由此带来的不止是经济效益,更是市场竞争力质的飞跃。

  传统油田压裂作业,工人们围着高压设备打转,精神高度紧张,注二氧化碳更要命,漏一点都能冻伤钢筋铁骨。可现在呢?依托“智能控制系统+远程操控平台+无人化装备”三位一体技术方案,可实现施工全程“零人员”进入高压区,可以说,工程师坐在控制室里,动动鼠标就把液态二氧化碳“喂”进了地下几千米的岩层。这样的施工,不仅安全,而且精准高效。炼化企业反应器的清理,以前工人们捆着安全绳,举着砂轮机在闷罐子里干六七个小时,又闷又热不说,光是粉尘就够工人们喝一壶。而现在,只需请个“铁壁阿童木”,带磁吸脚掌的机器人往罐壁一贴,唱着歌就把活干了,轻松加愉快,干得好又快。

  这两件事,表面看是装备升级,骨子里却是发展逻辑的质变。能源行业过去被戏称“三高选手”——高风险、高能耗、高排放。可有了科技狠活加持,传统行业也可以开启“三省模式”——省人、省时、省风险。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事实告诉我们,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才让老行业焕发新活力。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往往需要跨界思维。新疆油田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数字技术;独山子石化的爬壁机器人更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创新并非简单照搬,而是紧密结合产业实际需求的再创新。如智能预警系统内置20余类风险模型,专门针对石油行业特点开发;爬壁机器人的强磁吸附系统更是针对反应器特殊环境量身定制。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模式,确保了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转化、有效应用。

  然而,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设备投入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老旧设备改造难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技术更新换代等新问题也需要未雨绸缪。

  未来,传统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持续创新、久久为功。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传统产业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焕发新生机、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刘奎
本期编辑:邵文静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