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新疆油田建成我国第一个数字化大油田

2025-09-10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阳春 
  新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也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油田,经过长期的发展,开发和管理的油田遍布准噶尔盆地,各油田与市区、各油田之间距离大都超出上百公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得信息滞后。

作为油田生产运行的“中枢大脑”,新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是实现油田生产智能化的核心环节。 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新疆油田历届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公司信息通信的发展——早在1950年中苏石油公司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通讯处。1955年,随着进军克拉玛依油田的号角,几个年轻人背着电台和一部40门的磁石总机,开创了保障油田勘探开发的通讯史。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盆地西北缘、准东、三塘湖、库车洼地、莎车盆地等地,石油勘探到哪里,信息通讯就保障到哪里,靠着一段段“滴滴嗒嗒嗒”的摩尔斯电码及手摇磁石电话,勘探生产重要信息跨越天山穿过盆地,倾力保障了新疆石油工业早期发展,一部新疆石油通讯史成为了新疆石油工业建设的见证者。
  1973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引进了首台国产108乙型大型计算机,地质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数十倍;到了20世纪80年代,微机和工作站的引入,让地震解释、油藏建模步入数字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起,微型计算机开始走进油田个人办公室,结束了计算机仅是少数专业人员才能使用的时代。
  自1993年起,新疆石油管理局分别成立了勘探和开发数据库项目组,拉开了油田信息化序幕,项目组成员历经4年经过无数次挫折与失败,终于打造出新疆油田第一套完整的信息应用平台。从当年开始,新疆油田历时10年,整理完成了自1941年以来主要的生产历史数据并“电子化入库”,实现了“油田档案资料桌面化”。
  为满足计算机在油田逐步应用带来的传输要求,1992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启动了“92·1”工程,克一乌尔禾光纤传输干线当年完工,油田通信从此初步具备了综合业务数据传输网的功能。此后,随着油田的开发,克一石一彩光纤传输干线、百重七采油作业区光环路等通讯设施陆续建设完成,到2005年,环准噶尔盆地光传输网络全面建成,为新疆油田建成数字油田奠定了传输基础。
  2002年,新疆油田启动“数字油田”建设工程,制定了中国石油首个《油气勘探信息管理规程》,形成257项信息标准体系,覆盖勘探、开发、生产全链条。2005年,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成立,标志着油田信息化管理体系全面建成,逐步形成决策、管理、执行到技术支持层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
  2008年12月,新疆油田公司生产指挥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系统和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新疆油田全面建成了中国首个数字化大油田。当时的国家工信部领导评价其为“唯一的、全面的、在国外也没有的油田数字化体系”。
  从“滴滴嗒嗒”的电波通信到中国第一个数字化大油田的建成,是一代代油田信息通信人扎根准噶尔盆地、立志石油报国的成果,同时也为新疆油田连续23年保持千万吨稳产提供了数字化力量,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信息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责任编辑:姜蕾
本期编辑:王丽媛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