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培林(新疆油田公司人力资源/党委组织部)
风裹着砂砾抽打在办公室的窗玻璃上。室内空气沉闷,只有挂钟的滴答声和翻纸声。阳光艰难地穿透灰尘,映着几个伏案的身影。
“砰!”
一声闷响撕裂凝固的空气,茶杯跳起,泼湿文件。办公室里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新任生产运行科科长张犁身上。
这个精瘦如胡杨枝的男人,此刻像头暴怒的犟牛。平日温和带笑、亮如星火的眼睛,此刻燃烧着骇人怒火,死死盯在桌上摊开的文件上:因“法兰连接处金属搭接线检测过期”,扣除当班操作工人半月工资、半年奖金……依据《安全规程》第4.7.1条……
浓重的川味普通话裹挟着愤怒炸响:“都啥子年代咯!还拿这‘搭接线’卡工人的血汗钱!”心中的愤懑撞开了他尘封的记忆——
18年前,初出茅庐的张犁站在八钢巨大的高炉旁,指着法兰盘缠绕在螺杆上的突兀铜线,不解地问师傅赵富民:“师傅,螺杆、螺帽、法兰盘清一色都是钢铁,导电性还不够可靠?加这根线是商店里放样品,摆设?”
赵师傅无奈道:“规程写的‘双保险’。检查不过关,要罚钱哩!”这解释像冰冷的石子,沉甸甸坠入张犁滚烫的心湖。他眼前浮现出数九寒天里,为缠绕这根“摆设”,有人脱掉手套赤手操作,手指冻裂渗血;酷暑难耐,有人在滚烫的设备旁汗流浃背,只为检查更换这根“摆设”。这根细线背后,是毫无价值的血汗和资金浪费!
张犁不信邪。他钻进图书馆翻找资料,跑回母校求教老师。工作之余,他冒着严寒酷暑用万用表一遍遍实测不同锈蚀程度、不同紧固下的法兰连接电阻;在灯下演算推导,用铁打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证明:只要法兰连接面处理得当,螺栓拧紧达标,这根强加的搭接线纯属多余!
他拿着数据报告和论证材料据理力争。最终,八钢废除不合理规定。
他曾以为这荒谬的“摆设”已“入土为安”。万万没想到,18年后,它又在新疆油田披着“国标”外衣“借尸还魂”。
张犁,重庆铜梁人,为解决与妻子的两地分居问题,舍弃在八钢的工作前程,一头扎进风沙漫卷的新疆油田采油五厂保温大队,成为锅炉的“郎中”。他钻锅炉、爬管线、修设备,技术精湛,随叫随到,被工友们称为“张铁人”。
一个冻透骨头的深夜,电话铃声响起。得知厂里最大的采暖锅炉因炉排架断裂“趴窝”,室温骤降,管线濒临冻裂,张犁急得团团转。更要命的是,库房无备件,最近的供应商也远在几百公里外。多方联系后,他得知,30公里外的白碱滩区有台刚报废的同型号旧锅炉。他立即驾驶破旧吉普车疾驰而去。
面对锈迹斑斑的钢铁残骸,张犁抄起冰冷撬棍,钻进扭曲的炉膛,用肩膀顶,用手抠,用撬棍别……汗水在撬棍上结霜又融化,浸透棉衣,尖锐的铁皮划破手背和棉袄,终于,扭曲变形但尺寸相当的炉排被张犁硬生生“抠”了出来!
快!再快点!吉普车冲回锅炉房,新炉排被塞进炉膛。当火焰重燃,轰鸣再起,张犁背靠冰冷墙角滑坐在地,直到看着温度曲线缓慢爬升,他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一夜抢修的紧张让他对各类设备配件重视起来。从此,一个鼓囊、沾满油污的白色帆布“百宝囊”成了张犁的标配,螺丝螺帽、电线电缆、阀门接头……里面装满了他从废旧设备上“淘”来的宝贝。
机会垂青有备之人。一天深夜,一台价值连城的进口热采锅炉“断气”熄火,掐住整个稠油区块生产咽喉!专家们反复排查无果,绝望之感开始蔓延。突然,有人嘶喊:“快!找保温队的‘张铁人’!或许他行!”
张犁闻讯赶到,拎着“百宝囊”钻进冰冷的锅炉房,顺着手电光,在设备间艰难排查。突然,他指尖在不起眼的继电器外壳上触到一丝微弱异温!一股焦糊味钻入鼻腔——找到了!内部烧蚀短路!他眼中精光一闪,麻利拆下坏件。在众人的屏息注视下,他从“百宝囊”深处摸出油纸包裹,拿出锃亮如新的同型号备件。更换,合闸!低沉雄浑的轰鸣声隆隆响起,希望之火点燃!一时间,工作人员震天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而张犁瘦小的身影早已消失在门外星光中。
凭借点石成金的硬功夫和一颗为工友遮风挡雨的赤诚心,他被破格调入了油田生产管理中枢机关。位置高了,担子重了,与家人之间的沟壑却更深了。
星期天是他们家一周内唯一的团聚日。天不亮,张犁的妻子秀云就准备好了早饭。一家人挤上超载颠簸的老旧班车,在尘土中摇晃70多公里奔往市区。秀云盘算着:“要给小军买双新棉鞋,要割肉包饺子,如果时间允许,还能去黑油山公园看猴子……”
车刚停稳,张犁的心仿佛被戈壁风沙卷走了,双脚径直迈向新华书店。秀云牵着儿子在商场茫然转圈。给小军试鞋时,她不时用目光在商店门口搜寻。约定的时间早过了,张犁还是没回来,她带儿子走进油腻的小饭馆。等两碗牛肉面端上桌,对面座位仍然空空如也。直到面条热气消散、发软粘连,小军拽了拽妈妈的衣角,用委屈中带着哭腔的声音说:“妈,爸爸呢?面凉了,坨了,不好吃了……” 秀云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强笑着夹了块牛肉给儿子,说:“乖,小军先吃,爸爸……在书店里找‘钥匙’呢。那‘钥匙’能帮叔叔们干好活,少受罪……”
她胡乱扒拉几口凉了的面,站起身,指着碗对小军说:“别乱跑,看好东西,我去找爸爸。”
穿过人群,秀云在书店专业书籍区的角落里,发现了被书山淹没的熟悉身影。秀云轻拍那沾满油灰的袖口,张犁像从梦中惊醒,看清妻子疲惫担忧的脸后,扯出歉疚的笑容:“哦,秀云,你们吃了吗?再等我一下,就一下。国外这种说法跟咱们油田《规程》里写的不一样,有点意思,我再琢磨琢磨……”
看着张犁那发现宝藏般纯粹的眼神,秀云满腹委屈不断翻腾,她想抱怨、质问或拉他走,但最终,所有情绪化作喉间一声叹息。她知道,这“一下”很可能让他们错过末班车,但那句责怪她无法说出口。
即使在油田机关,张犁“救火队长”的本色也从未改变。风城油田的稠油常常卡死输油管道的“嗓子眼”,工人们“夏天油汗凝盐晶,冬天冰甲覆寒霜”。看到工友们满身油泥、双手红肿皲裂、脸上疲惫无奈时,他的心仿佛被攥住:“啥子年代咯!还要遭这等罪?”
于是,他顶住质疑阻力,四处奔走协调,促成新疆油田与高校联合攻关。当国内首套螺旋混输泵启动,欢呼声中,张犁守在控制室,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直到设备平稳度过试产期,才稍舒口气。
临近退休,“搭接线”的“幽灵”再现。他不再犹豫,再次踏上挑战陈规的征途。
走遍天山南北,在风沙中、设备旁,他用仪表测量上千对法兰,终于取得详细数据:新疆各油田每年仅为检测、维护、更换“搭接线”,就要白白耗费2500多万元!
如饥似渴,他翻阅技术书卷、参考标准文献,终于修改了国家相关标准,并证明金属法兰本身就能导电,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搭接线并非必须。
这就是张犁,一头倔强的“老牛”,用热血、智慧、坚韧和毕生心力默默耕耘着这块深深眷恋、誓死守护的土地。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何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