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楠,请你们现在把182井打开并控制在25万立方米以内,开井后随时报告压力、温度等参数变化情况。”

2009年12月27日,克拉美丽气田二期会战期间,员工在对解冻后的气井进行开井作业。(图片由采气一厂提供)
“中控室,182井已经开井,现在该井的油压是29.3兆帕,套压为15兆帕,井口温度31摄氏度并且正在逐步上升,我们会随时报告各项参数变化情况。”

2009年12月27日,克拉美丽气田巡检员工带领蒸汽车对井口解冻。(图片由采气一厂提供)
这是2009年12月28日12时,在采气一厂克拉美丽气田二期投产工作中,发生在DXHW182井开井现场的一幕场景。
然而又有谁知道,为了这口高产气井的投入生产,该厂参加克拉美丽气田二期装置投产会战的干部员工已经连续三天两夜坚守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中,与冰雪严寒的低温天气争夺着DXHW182井井场装置、阀门等设施的“控制权”。
12月的克拉美丽银装素裹,天气异常寒冷。
12月26日,地面温度已经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DXHW182井井口设备、阀门发生冻堵,投产人员利用蒸汽车现场“保驾”,连夜进行天然气外排。
12月27日上午,具备投产条件,采气一厂克拉美丽气田二期装置投产协调小组成员和作业区地质总监杜长春、技术员赵楠,员工姜克东、刘卫军等,一大早就来到该井投产现场,一方面组织人员对阀门进行解冻,一方面观察井口压力、温度等参数情况。
在寒冷的气候下,他们感觉到冻了,就只有在原地跺跺脚,活动活动,稍微缓和一会,又继续蹲守在井口进行开井准备工作。
12月27日15时55分,DXHW182开井生产。但由于地面工艺设计与地质资料不符,导致该井生产的天然气在进入滴西18集气站时发生管线冻堵,当日18时,DXHW182井被迫关井。得知这一状况后,施工方立即连夜对DXHW182井进行工艺改造。
12月28日12时,DXHW182井在经历了一场好事多磨的“阵痛“后顺利开井。
同一天上午,DX1413井的外排火炬正在熊熊燃烧,闪烁的火焰在空旷的雪野荒原上显得格外壮观。
而前一天夜里,为了保证DX1413井第二天能够顺利开井,夜班员工王志刚和陈洪斌整晚都守在井场,观察并调整该井各项参数变化情况。
夜晚的沙漠腹部天气异常,寒风刺骨,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王志刚和陈洪斌就像守护婴儿一样,他们每隔20分钟就到井口检查一遍,把生产阀门和角阀活动一下,保证不冻堵,还要把水套炉的温度慢慢提升,随时向中控室报告准确数据和参数变化情况。
冰冷的采气树木然伫立,单井周围除了皑皑的白雪,什么都没有,寒风肆虐让人无处可藏,虽然大伙儿裹着厚厚的棉衣,但很快就冻透了,实在坚持不住了他们才钻进车内暖和一会,缓过来了又来到井口继续观察,油压、套压、温度等每个参数随时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第二天一早,守了整整一夜的王志刚、陈洪斌面对采气树,自豪地对来接班的唐明说:“现在DX1413井各项参数都正常。”
在一旁的陈洪斌也笑着说:“这口井安然无恙,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日礼物。”原来,12月27日这天恰巧是唐明和陈洪斌的生日。
克拉美丽气田二期投产中共投了5口井,日产量上升到近200万立方米,每口井都和DXHW182井、DX1413井一样,享受过克拉美丽作业区员工彻夜的守护。
通常情况下,投产5口井,两到四天就完成了,但因为天气寒冷,整整投了9天。而且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发生冻堵,投产难度很大,这5口气井使用了5种不同的投产工艺,采气一厂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克拉美丽气田两次冬季投产后,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克拉美丽气田冬季开井及投产技术。(原载于本报特刊《油田家族之克拉美丽气田》作者 蔡晓青,本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姜蕾
本期编辑: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