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整理记录
2025年盛夏,市第一中学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一个个学生鲜活的成长故事,是一段段从迷茫到清晰的旅程。近日,该校5位2025届优秀高中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他们的经历证明,成功不是模板化的复制,真正的卓越恰恰源于内心的成长。
人物简介
王宇涛,市第一中学2025届毕业生,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从被排名牵绊
到为自己奔跑
高考结束后,当我再次回顾在市第一中学度过的时光,我突然意识到,心态的日渐成熟才是我取得的最大收获。
进入四高一后,我好像掉队了,我拼命地努力,可成绩却没有丝毫长进。直到一次导师会上,老师跟我说:“在高中阶段,要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被考试牵着鼻子走。”
于是,我开始尝试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不再制订形式主义的“周规划”,而是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天。让目标不再像“考进前三”那样虚无缥缈,而是落实到如“积累整理文常,扣分不超过一个空”这样具体的事项上。同时,尽可能将学习时间均匀分配到各个学科。
就这样,又过了半年。直到四高一的最后一场考试,我的导师笑意盈盈地让我去看成绩,我看到在属于我的那一行,赫然是四个第一。
在高三阶段,排名似乎完全占据了我的生活。我变得惧怕失败,考取第一名仿佛成了一项任务,却忘却了最初,我首次获得第一名时的欣喜与激动。
一次,我点开相册中珍藏的那条视频,那是我在北京参加暑校时,满怀信心对未来许下诺言的瞬间。那时,我似乎重新找回了刚步入高三时的心态与动力,也仿佛看到了排名之外更多有意义的东西,我终于学会了享受高三生活。
学弟学妹们,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节奏,我更想强调的是心态的重要性。排名仅是载体,关注自己的进步与努力,汗水终将浇灌出希望之花。
人物简介
陈凌霄,市第一中学2025届毕业生,已被清华大学录取

不一样的课堂
更广阔的成长
市第一中学不仅是我汲取知识的殿堂,更是我梦想起航的港湾。一中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底蕴、积极向上的氛围,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帮助我培养了健全的人格。特别要感谢学校的选课走班制度,这个制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它赋予了我“选择”的权利与责任。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固定的课程表,而是根据兴趣特长、未来规划,主动去探索、去组合。这种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内驱力,让我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非仅仅是完成课业。
走班制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教学风格各异、学识渊博的老师。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视角的启发,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高效协作、共同进步。穿梭于不同的教室,管理不同的学习任务,快速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节奏,不仅锻炼了我的自主规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也为我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感激一路指引我、陪伴我的老师们。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后耐心细致的答疑,失利时温暖的鼓励,进步时真诚的肯定……你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坚持、责任与感恩。这份师恩,我将永远感怀!
同时,也祝福学弟、学妹们学业进步,梦想成真!
人物简介
别克扎提·拜别提,市第一中学2025届毕业生,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内心怀抱希望
才能笃定前行
回顾在市第一中学的高中生涯,特别是高三这一年的拼搏历程,我深切体会到,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与稳定平和的情绪,是应对高强度学习生活的关键所在。
在高三那段充满挑战的岁月里,我和许多同学一样,经历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发现了治愈自己的最好方式:每当晚自习结束,我总会刻意放慢脚步。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抬头看看夜空,让耳机里的旋律轻轻流淌,深呼吸,感受晚风拂过面庞,所有的焦虑与压力仿佛都被吹散了。
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样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回首高三这一年,我也曾陷入“方法迷茫期”——盲目刷题、熬夜苦读、机械记忆,直到经历多次挫折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学习智慧在于“精准”而非“数量”。经过反复实践和调整,我总结出两条核心原则——
第一,量不在大,质量为王。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的教辅资料,我强烈建议,以高考真题为“金标准”,谨慎使用模拟题。模拟题可以作为补充练习,但遇到与真题思路明显不符的题目时,要及时请教老师,避免形成思维定式。
第二,题不在多,反思为先。错题整理相当重要,在高三的摸爬滚打中,我发现错题整理不是简单地抄写正确答案,而是培养“学科直觉”的关键。
请大家记住,每一份成绩都是用汗水书写的诗篇,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全力以赴。我期待着与你们在未名湖畔相遇,一起续写一中学子的精彩篇章。
人物简介
刘禹贤,市第一中学2025届毕业生,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一方世界里
与梦想同生长
在市第一中学度过的高中三年,既充实又令人感慨。
原以为高中阶段,学习会成为我生活的全部,但后来我发现,在一中,除了学习之外一样有多彩的生活。回忆和同学共进晚餐的欢声笑语,历历在目;想到和老师在答疑时间促膝长谈,言犹在耳。
市第一中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学校,更像是一方小小的世界,让我与梦想一同生长。
在高中生活,绕不开的就是学习。对此,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平常心。正是平常心,帮助我扛过最后的难关。
在高三的各类考试,我始终排位在第六或第七,时而超常发挥能达到第五,但偶尔也会跌出前十。成绩的波动和学习上的瓶颈让我一度接近焦虑。
所幸,父母和老师都多次告诉我,要保持好平常心,当我开始尝试这一点,我发现成绩真的稳定了下来。
所以,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当你的关注点不再是分数和排名,而是聚焦自己的错题,分析考试的疏漏,你会发现,学习变成了一个高度自主的提升过程,而非被迫内卷的内耗游戏。此外,在生活上,面对意外、面临变故,平常心能让人生的航船经得住惊涛骇浪,只要平稳前进,总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地。
如果我们能将清醒的认知化为内驱力,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摆正心态,就会收获一份命中注定的惊喜。
最后,我想感谢老师、同学们三年来的陪伴,祝愿学弟学妹梦想生花,希望市第一中学越来越好,让更多少年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人物简介
石睿鲲 ,市第一中学2025届毕业生,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赠己以热爱
赋己以勇敢
回想我的高三,一路跌跌撞撞,所幸也一路走了过来。
首先要感谢学校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多彩的课程和充足的自习时间为我们铺下了成长的土壤。教学能力出众的老师们时刻陪伴我们左右,不遗余力地引导我们。还有与我并肩而立的同学们,相互扶持的情谊让疲惫的低潮期不再难熬。
如今,学弟学妹们也正经历着最后一年的冲刺,我想分享两点学习感悟——
一是自律。高三这一年,最重要的是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对我而言,规划和打卡固然有用,可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更好的方法,那便是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发自内心认可的价值观,一种幻想过很多次的人生,都可以成为引导我们前行的动力。让自律从他人对你说“你应该这么做”转化为理性的“我应该这么做”。这样的自律,并没有消耗多少内心的能量,还能够得到很高的情绪价值。
二是自信。面对竞争最好的方式,便是敢于竞争,敢于胜利。怯懦者的行囊纵有万卷韬略,终难见天光;勇敢者倘若怀瑾,定可令美玉生粲辉,一定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竞争力,更不要为自己设下成功的上限。
高中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很是折磨人,浮浮沉沉的成绩也会不断挑战大家的情绪,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希望大家不要逃避,不要自我怀疑,各位的未来必将比想象中的更为精彩。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