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2025年高考落幕,市第一中学再度以卓越成绩彰显育人实效,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该校高三学部9大学科组深耕不辍的智慧沉淀与协同共进的教育实践。近日,各学科组教师分享了高三教育的经验与感悟。他们的故事,是高效课堂的生动注脚,更是教育者坚守初心、科学育人的真实缩影。
语文组
精准教学 差异实施
在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组(以下简称“语文组”),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总是充满了智慧碰撞的氛围。这里没有单打独斗的英雄,只有携手共进的团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案,只有持续优化的教学设计。
语文组依托多层次数据采集系统,全面掌握学生学习轨迹,基于分析结果制定教学重难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后续的集体备课和个性化教学有了明确目标。
在确定教学重难点后,组内6位老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采用项目认领制进行分工协作,精心打磨出“教学资源包”,并通过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统一教学框架下,组内教师根据班级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深度与广度,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有的注重深度引导,有的擅长情境创设,有的强化能力训练……这种“统一战略、多样战术”的理念,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未来,语文组全体教师将继续秉持团结协作、各展所长的精神,助力每一位学子圆梦。
教师寄语
同学们,语文给予你们的不仅是应试之技,更是处世之道、立身之本。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里,始终拥有感知美好的能力,怀揣传递善意的热忱。这既是语文的初衷,也是我们最深的期盼。
数学组
思维为舟 关爱为桨
在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数学组(以下简称“数学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思维与情感的共振。这是一支凝聚力极强、团结向上的团队,他们坚持精准教学、资源共享,在高三这片深水区中稳健航行。
数学组的日常,是持续不断的交流。老师们拒绝单打独斗,善用团队智慧。从“费曼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输出,到因材施教定制个人课程规划;从阶梯式练习逐步攻克压轴题,到高频考点梳理和难题专项训练——每一步都精准呼应学生真实学情。
他们不鼓励学生盲目刷题,而是注重夯实基础、提升思维韧性,尤其关注基础薄弱学生的精准补漏。
组内老师各具特色,却共同诠释着“爱与尊重”的教育出发点。打开老师们的钉钉聊天记录,是一个个温暖的教育瞬间:答疑解惑、缓解焦虑、分享喜悦……高中阶段,老师们坚持用积极乐观的工作状态感染和影响学生。
所有辛勤耕耘,最终化为一份硕果,在评教评学中,组内老师获得了学生们99%的满意度认可。
尊重个性,善待差异;唤起自信,激发创造,数学组全体教师始终坚信,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给学生成长的空间,静待花开。
教师寄语
无论前行多远,请同学们记得——数学教会你们的不仅是解题,更是如何面对挑战、理性思考、踏实前行。
英语组
无私协作 词海筑桥
高三,是冲刺与拼搏的代名词,也是师生共赴山海的征程。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英语组(以下简称“英语组”)的6位老师以“既师亦友”的姿态,成为了学生前行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这是一个新旧融合、优势互补的团队。黄小芳、曹茹静、刘国晴3位老师熟悉学情;郭慧香、赵波、张树菊3位老师了解最新高考动向。
3年来,他们通过反复听写、阶段测试、精讲多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每单元基础测试、每篇习作练笔,老师们都坚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高三这一年,英语组加大了词汇、句子、作文的默写、练习力度,他们坚持“每考必改、每练必评”,在精耕细作中精准把脉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
更难得的是团队之间的无私协作,他们积极分享最新教学资源和备考策略,细致分析学生学情。线上线下,他们随时研讨试题、解析范文、共商教学对策。
而在严抓教学之外,老师们更以真诚之心走近学生,用真心换信任。
未来,英语组全体教师将继续秉持初心,见证每一朵花的绽放,护航每一个梦想的启航。
教师寄语
那些清晨诵读的句子、深夜默写的作文,终将化作你们越过山海时的翅膀。无论前路何处,请同学们记得——你们曾在这里积蓄力量,也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
物理组
格物之路 聚力之歌
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组(以下简称“物理组”)是一支崇尚理性亦不乏温情的团队。
物理学科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面对这一难点,物理组教师坚持“理解必输出”的理念——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解释物理现象,能否举出生活中的新颖例子,成为判断“真学会”的标准。
为实现这一目标,组内形成了“协作共进、资源共享”的浓厚氛围,老师鼓励学生随手做实验,一根弹簧、一枚硬币,都是理解物理的钥匙。
但这条格物之路并不总是平坦,学生会有挫败,老师也曾焦虑。物理组组长宋吉成分享了他自己的故事。
他的女儿恰在自己执教的学部中,17岁的少女常让他感到既骄傲又无措。
“我带的班级里,汇聚了一批非常出色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有时会不自觉地对比: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点就通,而她迟迟无法理解知识点?可当我回头想想,其实她做得已经足够好,是我总不经意地用更高标准去衡量她。”宋吉成说,现在回望,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在成长,我也是。
宋吉成也将这份体悟融入组内交流,大家就互相打气、交换方法,协同配合、因生施策。
高考放榜那天,许多学生跑来拥抱组内的老师们,成绩单上的数字,远不及他们眼中闪烁的自信耀眼。
教师寄语
同学们,愿你们以守恒的信念守护心中的能量,未来的路上,愿你们勇往直前,格物穷理,自有光明前程。
化学组
坚持筑基 陪伴护航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化学组(以下简称“化学组”)的老师准时坐在办公室内,等待为学生答疑。从一道方程式的配平,到一整章知识的梳理,他们耐心倾听、细致讲解,常常直至夜色深沉。这是化学组全体教师的工作常态,也是他们“坚持与陪伴”教育理念的生动缩影。
面对化学知识点繁杂、理论抽象的特点,化学组从高一便为学生制订了长远的教学规划。他们坚持将复杂知识拆解为易懂模块,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是组内教师的共识。他们为学生建立了专属学习档案,细致记录了他们高一至高三期间的每份作业与每次考试的成长轨迹。依托这些数据,教师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辅导精准有效。
进入高三,老师的陪伴成了学生的“定心丸”。每次大考后,组内老师都会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调整心态,陪他们熬过备考的艰辛,帮他们抚平失利的沮丧,见证他们突破自我的喜悦。
未来,化学组全体教师将助力更多学生在化学的世界里找到热爱,奔赴更远的未来。
教师寄语
愿同学们将高中时光中沉淀的知识与品格,化作从容开启新起点的勇气,在更广阔的人生实验室里,保持好奇的热度,探索未知的领域。
生物组
应对变革 用心守护
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组(以下简称“生物组”)的教师们深知,高三这一年的教学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他们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构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致力于将每一个抽象的概念讲得生动且易于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帮助学生应对生物试题的变化。今年的生物高考题目更加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引入更多的科研案例和生活实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生物组组织了多次模拟考试和专项训练。每次考试后,教师都会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试卷,找出他们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除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心态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高三的学习压力大,学生们难免会出现焦虑、迷茫的情绪,每当这时,组内老师都会及时和学生谈心,帮他们分析原因,调整心态。
如今,学生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生物组也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收获了成长和感动。今后,生物组全体教师将不断探索更优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教师寄语
未来的道路可能充满挑战,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持续探索未知的世界。
政治组
精准破题 分层育人
政治学科考点散、记忆难度大,为了破解这一难点,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政治组(以下简称“政治组”)在建构知识体系时,摒弃了传统“逐课复习”模式,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模块。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知识清单复盘错题,将零散知识点织成“知识网”,不少学生从“怕背书”转变为“能理清逻辑、会灵活运用”。
组内教师依据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科能力差异,构建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素养拓展”三层复习体系,基础层聚焦新教材核心概念,帮学生吃透基础知识点;能力层针对高考题型,专项训练“材料解读”“观点论证”能力;素养拓展层则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理论展开深度辨析。
同时,政治组秉持“以理暖心、以练提能”的理念。模考之后,常有学生因“主观题答不到采分点”“知识点记混”而感到焦虑。组内老师主动开展“一对一”诊断,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
未来,政治组全体教师将继续坚持用更科学的方法、更温暖的陪伴,助力学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育理性思维与责任担当,让政治学科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教师寄语
同学们,愿你们在更广阔的人生考场中,始终清晰思考、独立判断,用在这里培育的责任感照亮前行之路。
历史组
三维发力 思维蜕变
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组(以下简称“历史组”)教师始终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适配学情”为核心,陪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梳理与运用中,稳步走向考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打造“让史实说话、让逻辑落地”的课堂,既帮学生巩固了知识点,也培养了他们解读材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三轮备考复习阶段,历史组制订了清晰的分层复习目标。一轮复习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轮复习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历史现象;三轮复习则转向实战模拟,手把手教学生规避常见失分点。
个别化答疑以及培优补弱工作,贯穿了历史组全年的备考过程。组内教师会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同时为不同学情的学生分别制订补弱与培优计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一年来,组内教师见证了学生从“记不住史实”到“能独立论证观点”的转变。这份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蜕变。
教师寄语
同学们,历史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更是一面映照未来的明镜。当你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的纵深将赋予你们清醒的判断。愿你们带着历史赋予的格局与眼界,既能在故纸堆里追寻真相,也能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
地理组
经纬赋能 共绘蓝图
进入高三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地理组(以下简称“地理组”)教师共同绘制出了一张精准高效的高考备考“地图”。
高三伊始,地理组便构建了清晰的复习计划,并指导学生做好每周复习规划,保证复习节奏有条不紊。在复习过程中,组内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找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循序渐进地积累学科知识和答题技巧。每一次作业和每一次测试后,教师们都会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给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进入复习后期,考试频次逐渐增多,学生的心态出现波动。教师们以接纳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以平常心看待考试成绩。当学生出现倦怠时,他们会适度调整学习强度,帮助学生稳定心态。
针对地理课时有限的现实挑战,全组教师聚力攻坚课堂效率,确保给学生提供最新最优的学习资源。高三冲刺阶段,教师没有让学生陷入题海,而是时时提醒他们不要偏离高考方向。
地理组教师们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传递,更是视野的开拓。他们将用专业与坚守,陪伴一届届学子跨越备考的“山海”,奔赴理想的“星辰”。
教师寄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带着地理赋予的时空视角与综合思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愿你们在人生的经纬线上定位属于自己的坐标。

责任编辑:陈晓丹
本期编辑:何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