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次大赛创新成果展的九大专项组之一,本次“人工智能+城市管理”专项组预赛以“算法赋能治理,数据重塑城市”为主线,汇聚了27支参赛团队,通过路演与答辩的激烈角逐,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克拉玛依从“戈壁油城”向“算力新城”转型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比赛不是技术的秀场,而是解决城市痛点的战场。”评委专家在开场点评中强调。这一理念贯穿赛事始终——参赛项目无一例外,深度聚焦城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并通过算法优化与数据融合提出解决方案。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辅助市政房建工程进度管理”项目表现尤为亮眼。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克拉玛依“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从‘戈壁油城’向‘算力新城’迈进的战略部署,针对传统施工进度管理依赖人工巡检、Excel报表,存在进度信息滞后、误差大、风险预警不及时等问题,着力开发数字化工具突破瓶颈。
“项目融合了AI、BIM、AR三大核心技术,打造的‘施工进度智能识别与动态优化系统’,可实现现场进度精准映射、模型与现场偏差自动识别预警、施工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等功能。”该项目负责人补充道,人工智能辅助市政房建工程进度管理项目在屋面保温工程应用方面效果极佳,模型与现场影像匹配精度达到了98%,可实时反映施工状态。同时,AR技术可助力快速定位滞后区域,大幅缩短了沟通作业时间。
克拉玛依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热力平衡智能调控系统”项目表现同样不遑多让。
“该系统由二网平衡系统、三网平衡系统、全网平衡系统及 DCS 系统组成,可实现供热网络动态调控与能源优化。”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二网平衡系统聚焦热力站至用户的二次管网,通过智能调节阀动态分配换热站的供水流量;全网平衡系统统筹热源、一网及二网数据,基于以上数据进行算法计算,全局优化热源供给与管网流量分配;三网平衡系统根据用户室内温度、供回水温度等历史数据训练算法模型,形成三网平衡调节模型,最终通过实时反馈的用户室内温度、供回水温度等数据进行自动调节,从而解决用户端流量及热量分配不均的问题;DCS系统则执行锅炉设备集中控制,精准调节燃烧参数与水泵频率,响应全网指令。
“项目以热力平衡为核心,对全网的水力及热力数据进行监控,根据反馈数据结合算法进行实时调控。统一进行全流程的供热流量调节,解决了热量无法按需分配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全网的降耗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供热质量,有效推动供热管理的精细化转型。”该项目负责人说。
“这个项目的数据来源是否权威?”“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哪些?”“系统如何适应冬季极寒天气的巡检需求?”……
每个项目路演结束后,评审专家便直击要害地提出疑问,各项目负责人也都能及时、有针对性作出专业回应,既体现了参赛团队对城市治理难题的深度思考,又彰显了技术落地的务实性。在项目展示完毕后,专家评委们一一评分。本次赛事采用“8分钟路演+3分钟答辩”的形式,7位评审从技术可行性、社会效益、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考虑,严格打分,最终晋级的两个项目将代表城市管理领域参加全市总决赛。
在项目展示完毕后,专家评委们一一评分。本次赛事采用“8分钟路演+3分钟答辩”的形式,7位评审从技术可行性、社会效益、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考虑,严格打分,最终晋级的两个项目将代表城市管理领域参加全市总决赛。
“预赛不是终点,而是技术迭代的起点。”大赛总结环节,主持人的总结道出赛事深意,在这场聚焦“科技赋能城市管理”的竞技中,选手、专家、观众们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城市管理的脉络。

随着预赛圆满落幕,27个项目描绘的人工智能—智慧治理图景正逐步清晰:从绿色建筑建造到数字交通运行,从公共安全防控到民生服务提升,每一个方案都闪耀着青年创新者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他们用算法与数据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用代码与模型回应时代赋予的课题。
克拉玛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天的项目展示了AI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更贴心。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推动优秀方案从赛场走向街道,从代码变成市民的笑容,让创新火种在克拉玛依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持续燃烧,为“油城”现代化治理注入科技动能。